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痉挛上肢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上肢FMA评分[(52.32±8.22)分]、屈肘肌群肌力[(1.3±0.5)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3±0.6)级]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0.31±8.04)分]、屈肘肌群肌力[(1.7±0.4)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7±0.5)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2.
张秋梅 《中外医疗》2014,(5):137-138
目的总结分析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人院都均执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针对肿瘤PICC置管的并发症和依从性增加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等,来确定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并发症和依从性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结果采取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发生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低,而治疗完全依从比例明显增高,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比例显著降低。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还可有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6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胰岛素组(INS组)30例和胰岛素+二甲双胍组(INS+MET组)30例,INS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7±9)岁,INS+MET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39±10)岁。两组患者在人组时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指标及肝脏酶谱、初始胰岛素剂量之间具有可比性。2组均予静脉纠酮补液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酮体转阴后,INS组继续单纯胰岛素控制血糖,INS+MET组在使用胰岛素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后2组体质指数、血糖、HbA1c及肝酶指标、血脂及肝脏超声学积分变化;比较2组胰岛素日剂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浆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均显著下降,2组HbA1c达标率无明显差异(INS组和INS+MET组分别为86.7%比82.8%,X^2=0.174,P〉0.05);INS+MET组治疗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INS组(t=3.648、2.883、2.699,均P〈0.05);INS+MET组治疗12和24周ALT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3.2%和32.2%(t=4.264、4.976,均P〈0.05),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则分别下降23.1%和37.5%(t=6.364、6.315,均P〈0.05)。治疗后INS+MET组肝脏B超积分明显低于INS组(2.8±1.3比3.7±1.4,t=2.311,P〈0.05);治疗后INS+MET组HOMA-IR较INS组明显改善(2.7±0.8比3.8±1.0,t=0.219,P〈0.05),胰岛素日剂量是INS组的41.8%,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INS组[(28±9)比(36±9)ng/L,t=3.110,P〈0.05],而脂联素水平高于INS组[(7.2±1.2)比(5.5±1.4)μg/L,t=5.023,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肝酶指标、改善肝脏影像学转归,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人参糖肽注射液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人参糖肽注射液治疗,测定用药前后血糖、果糖胺、血脂、胰岛素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3周后血糖开始下降,以餐后血糖更明显(P<0.05),停药4周后血糖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用药后血脂异常有所改善,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人参糖肽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停药后仍有持续性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考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快感缺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及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情绪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天津市两所医院2型糖尿病340例患者进行整体抽样调查,检测了患者HbA1c、抑郁症状、快感缺失程度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回收有效问卷317份,被试平均年龄(56±11)岁,其中男性169例(53%),女性148例(47%)。结果:(1)患者抑郁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抑郁症状更严重(t= -3.10,P= 0.002),患者的抑郁症状(t=7.27,P<0.001)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t=-2.34,P=0.02)也存在HbA1c水平之间的差异。(2)快感缺失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1);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P<0.001)。(3)分层回归显示,快感缺失中社会活动(β=-0.18,P=0.004)和基本心理需要中自主需要(β=-0.24,P=0.001)对抑郁症状有影响。结论:快感缺失和基本心理需要是2型糖尿病抑郁症状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本文报道57例,男41例,女16例,随机将57例分为2组,潘生丁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结果潘生丁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腮腺消肿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7.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手术对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血清FSH、E2对照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L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近期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其更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69.
调查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探讨共病焦虑障碍对重性抑郁症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6-OHDA模型在帕金森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应用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的相关文献,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多选用雄性SD或Wistar大鼠,造模时注射部位多为单侧黑质、内侧前脑束或纹状体,多在造模4周后检测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脑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化指标以判断模型成功率及防治PD药物的有效性。结论 本文通过对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PD模型的造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