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1例巨大主动脉无冠窦瘤突入右心房而临床误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汉族。因反复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2年加重伴胸闷气短4月余,门诊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69例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狭窄组114例和正常组155例,应用Gensini积分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按照25羟维生素D3四分位数分为:Q1组(<15.0nmol/L)60例,Q2组(15.0~22.1nmol/L)74例,Q3组(22.2~35.6nmol/L)68例,Q4组(>35.6nmol/L)67例。结果狭窄组与正常组25羟维生素D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5±16.08)nmol/L vs(31.83±22.36)nmol/L,P=0.004];Q1组、Q2组、Q3组与Q4组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48,P=0.000),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83,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低水平25羟维生素D3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补充25羟维生素D3是否会减少老年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3.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可促进白介素-1β、白介素-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白介素-1β可上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使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增强,促进钠离子在血管及肾脏中的潴留,进而引起血管的收缩及重建,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现就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基因rs1464816基因型与研究对象服用降压药物前后血压及相关临床表型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新疆18~69岁1218名哈萨克族农牧民进行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筛选出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未接受过降压治疗和无其他并发症共计400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两组均服药3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研究对象肾素基因rs1464816基因型,分析其与服用降压药物前后研究对象血压及相关临床表型(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肾素基因rs1464816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不平衡;未发现肾素基因rs1464816基因型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用药前后水平变化有关.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基因rs1464816基因型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用药前后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炎致病菌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3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拟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5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在31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各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38.7%、Aa 0%、Pi 12.9%、Fn 22.6%、Bf 38.7%;在本组同一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同时检出Pg 5例、Aa 0例、Pi 2例、Fn 4例、Bf 8例,一致率分别为Pg 16.1%、Aa 0%、Pi 6.5%、Fn 12.9%、Bf 25.8%。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炎相关致病菌DNA的检出,提示牙周炎相关致病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和冠心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CRP基因(+1059G>C rs1800947,+1444C>T rs1130864)的基因型、单倍型与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CP组)、冠心痛患者98例(CHD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痛患者92例(CP伴CHD组)与1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1059G>C rs1800947,+1444C>T rs1130864位点的基因分型,及对PC伴CHD组和对照组测序检测2个多态性位点单倍型.结果:CRP多态性位点rs1800947和rs1130864的等位基因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在CP伴CHD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CRP基因位点(rs1800947,rs1130864)的单倍型GT在CP伴CHD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倍型GT可能是冠心病与慢性牙周炎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8.
张源明  何秉贤 《新疆医学》1997,27(4):206-208
本文对经临床碗诊的1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有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其中1例为三支病变,另1例为双支病变)及1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有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0%或腔径正常),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心电图试验(DBA-E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试验对象在左侧卧位下,试验前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改良的Mazeika氏16段法目测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将多巴酚丁胺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由5μg·kg~(-1)/min开始静脉滴注,每3分钟递增5μg·kg~(-1)/min,直至出现阳性结果或达最大剂量30μg·kg~(-1)/min后停止试验。本试验结果表明: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54.6%,准确性为66.7%;而DBA-ECG及DSE的相应值分别为23.5%和92.3%、53.3%和88.2%、84.6%和86.7%。DSE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TET相应值(P均<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果表明:DSE是一种安全,准确性好的无创性冠心病诊断试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127例CHD患者和152名对照组的IL1B-511位点C/T基因型;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结果IL1B-511位点C/T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72,P<0.01),CT及TT基因型患者患ACS的相对风险度约是CC基因型的2.56倍(比值比=2.56,95%可信区间=1.17~5.59);CHD组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6.09±0.97)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7±0.92)mmol/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患者(5.12±0.56)mmol/L及(2.87±0.71)mmol/L(P<0.05)。结论IL1B-511位点C/T基因多态性与CHD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其机理可能是该位点DNA变异影响了IL1B的分泌加重了炎症的反应及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60.
张源明  王坤 《新疆医学》1999,29(4):205-207
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Degenerative Valvular Disease, DVD)是老年人(60岁以上)常见的瓣膜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的升高,本文回顾分析1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群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并对50例患者进行了某些激素和生化指标的检测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发病原因。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1.为1994~1998年在我院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申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750例受检者中,确诊为DVD的病例190例,年龄均≥60岁的老年患者,年龄范围为60~92岁,其中男性167例,女性2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