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寻医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项目的失败原因,提高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0 年至2015 年期间课题组参与和指导的医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项目的完成概况,统计分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 共32 名医学生参加了35 个科研项目,完成23 个项目(65.71%)。12 个未完成项目的主要原因包括: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足4 项(33.33%),医学生胜任项目的能力不足3 项(25.00%),医学生兴趣不足2 项(16.67%),团队协作精神不足2 项(16.67%),医学生创新能力不足1 项(8.33%)。结论 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树立创新意识、遵循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有望提高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哮喘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科门诊诊治的6例被误诊的以不同不典型主诉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情景再现式介绍每位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心理表现,总结患者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平均年龄(41.50±17.50)岁,分别以心悸、单纯胸闷、全身不适、胸痛、咽部哽咽感、慢性咳嗽为主诉,病程中均无出现喘息,查体无异常。1例患者胸部CT平扫提示双侧支气管壁增厚,5例有过敏体质,4例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病史,5例尘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中位值为33.5 ppb(16~176 ppb)(1 ppb=1×10-9mol/L)。6例患者通气功能在正常范围,2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例存在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6例患者均诊断为轻度支气管哮喘,中位误诊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在经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和(或)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抗哮喘治疗后病情显著缓解,中位起效时间为6 d(2~7 d),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评分分别为(17.00±1.58)分和(24.20±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7,P=0.001)。 结论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诉的哮喘患者大多伴有过敏体质并伴随胸闷、气短这两种典型哮喘症状,对抗炎治疗反应良好,但容易漏诊误诊。增强对哮喘存在不典型症状及表达异质性的意识,仔细深入地采集病史,综合应用多种辅助检查和科学合理地诊断性治疗是及早正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3.
病历摘要 患者男,52岁,因"间断咯血1年余加重1周,口齿不清5 d"于2004年11月8日入院.患者自2003年7月起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咯血,为鲜血痰,约100 ml/d,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治疗15 d后症状好转出院.其后未再咯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的应对态度、健康意识、职业意识及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疫情期间某军校医学生个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疫情期间学生对隔离、延迟开学基本表示理解和赞成,70.83%(1938/2736)的学生支持网络授课。隔离期间85.31%(2334/2736)学生选择听音乐看剧作为放松,64.69%(1770/2736)的人坚持学习和看文献写作。目前学生基本做到勤洗手和戴口罩,卫生意识和健康习惯较疫情前提升。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普遍能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和决心,不少学生希望投身抗击疫情行动。调查发现12.94%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症状,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强迫症状(78.53%,278/354)、人际关系敏感(64.12%,227/354)、抑郁(44.07%,156/354)。结论 疫情时期军校医学生能普遍适应疫情时期的困难环境,并提升自我。疫情期间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自身的特点,应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参照《COPD自我管理知识手册》进行自我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分钟步行试验(6 MWT)和Borg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和6 MWD均高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D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初诊或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12例,根据血清IL-8水平将其分为高IL-8组(≥62 pg/mL)和低IL-8组(<62 pg/mL),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以及肺功能检查指标。随访1年,记录患者自随访开始至第1次出现中重度急性加重的时间及随访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血清IL-8和各变量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加重的相对危险度(RR),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访12个月两组无急性加重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和风险比(HR)。结果 高、低IL-8组患者分别为47例和65例,IL-8水平[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分别为170.00(111.00,472.00)pg/mL和22.40(7.90,34.45)pg/mL。高IL-8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比例高于低IL-8组[51.06%(24/47)vs 10.77%(7/65),P<0.01],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高于低IL-8组(24.81±5.10 vs 19.38±4.27,P<0.01),既往急性加重次数多于低IL-8组[1.5(1.0,2.5)vs 1.0(0.0,1.5),P<0.0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高IL-8组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FEF25%-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呼气75%用力肺活量流速(FEF75%)、FEF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低IL-8组[(0.73±0.55)L/min vs(1.26±1.15)L/min、(23.89±16.64)% vs(35.21±26.88)%、(0.32±0.19)L/min vs(0.57±0.53)L/min、(25.32±13.27)% vs(39.97±29.42)%,P均<0.05]。患者血清IL-8水平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 Pred)呈负相关(r=-0.402 1,P=0.001 8),且高IL-8组DLCO% Pred低于低IL-8组[(51.52±26.41)% vs(72.98±18.70)%,P=0.029]。随时间累积高IL-8组急性加重的风险高于低IL-8组,RR为3.750(95% CI:1.200~11.716,P=0.029);高IL-8组距第1次发生急性加重的中位时间较低IL-8组短,HR为3.066(95% CI:1.053~8.927,P=0.039)。结论 血清IL-8水平增高对COPD急性加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能与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过敏体质和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受损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并比较上海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频繁急性加重组(FE)及非频繁急性加重(NFE)组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11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水平、血清学指标及合并症分布特征,将患者分为FE组(n=60)和NFE组(n=53),比较2组间上述结果的差异。结果(1)一般特征:患者年龄为(67.84±8.66)岁,2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组BMI低于NFE组[(22.49±3.32)kg/m2比(24.07±3.58)kg/m2,t=2.431,P=0.017],FE组CAT评分[(17.30±7.59)分比(11.38±6.38)分,t=-4.458,P<0.001]、SGRQ评分[(37.29±14.82)分比(23.18±12.57)分,t=-5.288,P<0.001]、BODE指数[(3.96±1.97)分比(3.05±2.25)分,t=-2.061,P<0.042]、HAMA评分[14(12)分比9(8)分,Z=-2.183,P=0.029]及GOLD3-4级患病率(63.6%比43.1%,χ^2=4.473,P=0.034)均高于N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FE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FEV1、FEV1%pred、FVC%pred、FEF25-75、FEF25-75%pred、FEF50、FEF50%pred、DLCO%pred低于NFE组[分别为(1.14±0.47)L比(1.39±0.64)L,t=2.314,P=0.023;(43.82±16.50)%比(53.13±20.88)%,t=2.534,P=0.013;(69.06±17.85)%比(76.65±19.14)%,t=2.110,P=0.037;(0.49±0.29)L比(0.66±0.40)L,t=2.569,P=0.012;(16.50±8.69)%比(21.81±12.58)%,t=2.723,P=0.008;(0.60±0.41)L比(0.84±0.58)L,t=2.374,P=0.020;(15.97±9.72)%比(22.14±13.91)%,t=2.652,P=0.009;(54.35±21.90)%比(65.20±25.67)%,t=2.133,P=0.036],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FEV1、FEV1%pred、FEF25-75、FEF50%pred均显著低于NFE组[分别为(49.38±12.16)%比(55.57±11.71)%,t=2.508,P=0.014;(1.32±0.52)L比(1.57±0.65)L,t=2.059,P=0.042;(50.12±17.18)%比(60.22±20.57)%,t=2.591,P=0.011;(0.59±0.37)L比(0.75±0.42)L,t=2.026,P=0.046;(19.99±12.12)%比(26.23±14.81)%,t=2.242,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学指标:FE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NFE组[142(21)g/L比148(18)g/L,Z=-2.159,P=0.031]、血清总IgE高于NFE组[166(339)U/ml比71(141)U/ml,Z=-2.041,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合并症分布特点:113例患者共涉及33种合并症,存在合并症患者比例为87.6%(n=99),按系统分类中合并症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52.2%)、过敏性疾病(48.7%)、代谢性疾病(24.8%),组间比较FE组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低于NFE组(11.7%比30.2%,χ^2=5.955,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局部地区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态差、临床症状重,可能与BODE指数高、血清总IgE高、肺功能受损更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 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 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 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 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 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 506/5 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 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 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0.
硬质支气管镜在呼吸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多世纪以前 ,德国佛莱堡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医师GustovKillian因首次使用硬质支气管喉镜取出下呼吸道异物而享誉全球 ,之后 80多年 ,硬质支气管镜成为诊断及治疗下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设备。 196 8年美国医生Jackson对硬质支气管镜进行改进并制订出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硬质镜操作过程繁琐 ,对支气管的可视范围有限 ,影响了它在临床的使用 ,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的问世及其应用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限制了硬质镜的发展。自 1981年起随着气道腔内介入治疗的兴起 ,硬质镜又重新受到许多医生的重视。一、硬质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