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4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在去神经早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表达明显上调,有明显延缓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电刺激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尚未有实验证实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MyoD表达的影响。 目的:验证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MyoD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1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的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去神经组、电刺激组,每组12只。 方法: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制作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用电刺激对电刺激组进行刺激,1次/d,30 min/次。分别于去神经第2,7,14,28天,处死大鼠,取小腿的腓肠肌肉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yoD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D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14,28天,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标本中MyoD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电刺激组表达高于去神经组(P < 0.05)。 结论:通过电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模型MyoD的表达,说明电刺激是延缓骨骼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甘南藏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4个月的多种形式生殖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同一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分别较干预前提高了46.65%和10.98%,干预组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X2=327.618,P〈0.01)。农区、藏族、年龄在15—25岁间、文化程度为文盲、丈夫文化程度为文盲的干预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好于其他地区、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妇女,分别提高了46.44%、37.71%、41.34%、39.88%和45.16%。干预后干预组不同地区、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丈夫文化程度的妇女的干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目标人群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3.
张文辉  刘晓丹  周丽萍  阎涛  杜园园 《浙江医学》2010,32(4):491-493,I0001
目的探讨4种支原体宫内感染后孕鼠血清和羊水及子鼠血清IL-10、TNF-α、IL-1β、IL-6含量的变化,并予电镜观察子鼠心、脑和肺组织的变化,为支原体宫内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肺炎支原体(Mp)、发酵支原体(Mf)、梨支原体(Mpi)和穿通支原体(Mpe)分别感染正常妊娠组(31只)和不良妊娠组(23只)大鼠,在支原体宫内感染后,采用ELISA法检测孕鼠血清和羊水及子鼠血清IL-10、TNF—α、IL-1β、IL-6的含量,并对不良妊娠组子鼠心、脑和肺组织予电镜观察。结果Mp、Mf、Mpe及Mpi4种支原体宫内感染后,不良妊娠组子鼠血清和孕鼠羊水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增高(均P〈001),而子鼠血清和孕鼠羊水IL-10水平则较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均P〈001);同时发现,不良妊娠组Mf和Mp感染的子鼠肺组织内均可见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而Mpi感染的子鼠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组织损伤,Mpe感染子鼠的心脏组织中可见三层膜结构的支原体颗粒、线粒体固缩、肌浆网扩张、核膜间隙扩大和局灶性肌丝溶解现象。结论Mp、Mf、Mpe及Mpi4种支原体宫内感染可导致不良妊娠。  相似文献   
84.
高兵  徐虹  张文辉  吕烨  霍亮亮  徐姗姗  舒丽萍  闫盼 《浙江医学》2023,45(20):2182-2187
目的 系统评价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惊恐障碍(PD)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利用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 PD 发病风险关系的相关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总体人群及以种族划分为亚组人群 5 种基因遗传模型下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PD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11篇,包括PD组1 431例,对照组2 148例。在总体人群及以种族划分为亚组人群中,5 种基因遗传模型下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 PD 发病风险均无关(均 P>0.05)。 结论 5-HTTLPR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D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85.
86.
背景:MG-132是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一种,有报道显示其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有延缓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f-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被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切断坐骨神经,仅做假手术,去神经组和去神经MG-132干预组切断坐骨神经1 cm以上,制作失神经骨骼肌动物模型,去神经MG-132干预组肌肉内注射MG-132。分别于去神经第2,7,28 d处死大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yf-5 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myf-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及结论: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28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去神经MG-132干预组myf-5mRNA和蛋白质均表达上调(P < 0.01);去神经MG-132干预组myf-5mRNA和蛋白表达较去神经组均明显上调(P < 0.01)。结果提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以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来上调myf-5的表达,从而起到延缓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假手术组手术后和HIBD组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28d脑组织匀浆中IL-16的水平。结果IL-16在HIBD组3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3d开始下降,28d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的IL-16水平在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均明显升高(P〈0.01),而28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IL-16蛋白表达的增加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明IL-16参与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行内镜二级预防或TIPS二级预防的选择依据,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协助临床决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测得HVPG在12mm Hg以上并接受内镜或TIPS二级预防的患者148例,依据指南意见,HVPG>18 mm Hg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将148例患者分为中压力组(HVPG 12~18 mm Hg)78例和高压力组(HVPG>18 mm Hg)70例,归纳两组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再细化为12~16 mm Hg、>16~18 mm Hg、>18~20 mm Hg和>20 mm Hg 4组,对比各组行不同二级预防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重点关注再出血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二级预防前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肌酐、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压力组有67.95%的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开放,显著多于高压力组的50.00%(χ^2=11.250,P=0.004)。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LDRf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选择TIPS的患者比例(28.57%)较中压力组患者(10.26%)显著增多(χ^2=8.067,P=0.005)。二级预防后,平均随访(28.66±11.20)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各组各预防方式患者肝硬化病程没有明显进展,腹水情况好转。随着HVPG值的增高,内镜二级预防后的1年内再出血率呈现增高趋势,HVPG>20 mm Hg的患者中有41.03%在1年内追加预防治疗。HVPG 12~16 mm Hg的患者,内镜预防疗效好,一年内再出血率为14.63%。HVPG>20 mm Hg组内镜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34.48%,TIPS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10%。结论建议基于HVPG值指导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方式的选择,制订不同HVPG值患者二级预防后的随访计划,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9.
90.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是指癌组织仅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其术后10年生存率90%以上,微小胃癌则几乎达到100%。而在早期胃癌的检出方面,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据文献报道在定期胃镜随访的老年人中,发现胃癌占筛查人群的3.02%,其中早期胃癌占63.04%。近年,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新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不断涌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目前诊断胃癌的方法较多,各有其特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