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暖春时节逢盛会,锦官城内迎嘉宾。4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年会2014(CSCP2014)在成都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成立以来的第3次全国学术会议,约6000余名来自全国的药学同道参与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用药安全”,主要围绕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领域相关重点、热点及难点等问题展开。此外,会上还举行了优秀药师颁奖活动,现撷取会议精华与各位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基础血肌酐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方法 根据直接PCI术后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将216例术前血肌酐正常(<132.6 μmoL/L)的AMI患者分为肾功能减退组(32例)和非肾功能减退组(18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确定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治疗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肾功能减退定义为术后72 h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25%. 结果 直接PCI术后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4.8%(32/216).肾功能减退组的年龄>75岁(28.1%比14.1%,P=0.047)、并发心力衰竭(25.0%比9.2%,P=0.01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而低分子肝素(84.4%比95.1%,P=0.039)、β-受体阻滞剂(75.0%比95.6%,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81.3%比93.5%,P=0.025)、他汀类药物(84.4%比97.3%,P=0.008)的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肾功能减退组.肾功能减退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25.0%比2.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心力衰竭是发生肾功能减退的惟一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3.275,95%可信区间1.275~8.408,P=0.014];而肾功能减退是住院期间死亡最强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313,95%可信区间2.569~41.402,P=0.001). 结论 基础血肌酐正常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也易发生肾功能减退.发生肾功能减退者多为AMI的高危患者,治疗不充分,住院期间预后差.  相似文献   
74.
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865年His提出内皮的概念,到1980年Furehgou等揭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活动的现象这段漫长时间,血管内皮仅被认为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一个物理屏障。随着对内皮细胞研究的深入,其功能逐渐为大家所认识。目前认为内皮细胞是一个多功能器官,不仅具有屏障作用,还能作为多个配体的靶器官,并且能分泌多种因子,在血液流动、血管紧张度、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和平滑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一个多层次的、各种因素和细胞成分相互影响的瀑布式发展过程,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步,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介绍了模块式教学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并以“医学人文素养模块课程”为例,利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对2016年与2017年模块课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设置“医学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并且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使得课程满意度有大幅度提升。学员认为模块课程有助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养成,能够有效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过程管理。但对于课程内容、形式的优化以及长远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76.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既往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治疗有限且预后差。但随着无创诊断 模式兴起,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正逐渐转变。放射性心肌核素显像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诊断,预计该病在中国 人群的确诊数量将大幅上升。多项新型治疗药物已证实可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提高临床意识,实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改善预后。在此,文章概述目前该病的最新诊断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总结合并肢端缺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凝血功能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收治的7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49~71)岁,3例合并基础病。发热7例,干咳6例,呼吸困难4例,腹泻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端缺血,表现为肢端青斑或青紫、血疱、干性坏疽等。7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均存在D-二聚体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6例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着病情进展,D-二聚体及FDP进行性升高,4例患者符合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下降,但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中位随访26 d,5例患者死亡,从出现肢端缺血症状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7~16)d。结论 部分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高凝倾向,应关注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及时识别高凝期并予抗凝治疗,肢端缺血提示预后不良。抗凝治疗能否改善预后仍需更多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MPS)Ⅰ型患者心脏受累的表现。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0例MPS Ⅰ型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症状出现时年龄0.5~8.0岁,确诊年龄1.8~20.0岁。2例患者心脏体检有收缩期杂音;3例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右心室肥厚2例,电轴右偏1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9例有瓣膜增厚和关闭不全;1例有左心房室增大, 2例有肺高压和右心室增大,5例有左心室构型异常(包括向心性重构1例,离心性肥厚4例)。结论 MPS Ⅰ型患者容易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瓣膜病变、左心室构型异常和肺高压。心脏受累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需定期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79.
血小板的异常激活和聚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病理生理表现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血管内皮损伤造成内皮下基质成分与循环中血小板接触,直接引起血小板黏附和异常活化,是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和发生心肌梗死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0.
病历摘要患者男 ,36岁。因双耳疼痛 16d ,皮疹 6d ,于 2 0 0 2年 2月 9日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2 0 0 2年 1月 2 4日 ,患者无诱因出现双耳疼痛 ,外耳道流黄色液体 ,外院予头孢菌素治疗 (具体不详 ) ,上述症状缓解。用药 10d后 ,全身出现充血性皮疹 ,瘙痒明显 ,来我院急诊 ,以“药疹”收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心脏病史、过敏史。体格检查 :全身满布红色斑丘疹 ,压之褪色 ,余无异常发现。入院诊断 :药疹。诊治经过 :入院后 ,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4 0 0mg/d静脉滴注 ,皮疹逐渐消退。入院 4d后 ,反复出现阵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