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7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637篇
医药卫生   20368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808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768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82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429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334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84篇
  1988年   237篇
  1987年   225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198篇
  1984年   165篇
  1983年   137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30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刮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因子宫异常出血行B超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分别行宫腔镜及单纯诊刮,比较两种诊刮的诊断与诊刮标本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宫腔镜下诊刮者并行宫腔镜手术,术后口服妇康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2.5%,单纯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6.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月经恢复正常182例,有效率为97.3%。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1)症状:间歇性跛行:为下肢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麻木,重者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症状缓解。休息痛:是病变中期表现,多局限于足趾原端或趾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重,下肢垂下可缓解。③肢端溃疡坏疽:有3型:a.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糜烂,形成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骨质,形成脓腔,分泌物较多。b.干性坏疽:局部皮肤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燥变黑。c.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缺血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湿性坏疽。(2)体征:小动脉阻塞,微循环…  相似文献   
993.
大面积烧伤病人因长时间全身和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长期留置各种导管,以及激素药物的应用,加上烧伤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易发生真菌感染。我科自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1例,其中因创面引起者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儿童肢体筋膜室综合征合理的判断指标及治疗措施。方法本组9例,年龄5~12岁,发病时间3h-5d,早期即予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并积极抗炎、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治疗,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6例积极手术,行筋膜室切开减压、血管探查松解,其中1例胫腓骨双骨折内固定、晚期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后予以拆除钢板、钢丝等内固定替代以外支架固定。结果9例均保住了患肢,其中8例痊愈,无后遗症;1例发生小腿三头肌Volkmann挛缩、马蹄足畸形、鹰趾干性坏疽切除。结论①儿童肢体筋膜室综合征应用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是一个可靠的、直观的、可行性的判断指标,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低于90%就具有手术指征,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②儿童肢体筋膜室综合征积极抗炎、早期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抬高患肢、适宜的外固定,一旦有手术指针毫不迟疑地进行手术充分松解减压、配合外支架固定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5.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进行山西省大同地区重度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山西省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152名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的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在内的听力学评估。对148名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分别进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和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3例(2.03%)存在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16例(10.8l%)存在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2l例(14.19%)存在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能够明确进行基因诊断者占27.03%。结论 山西省大同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突变发生率.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27.03%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具有明确或强烈的遗传倾向,对于大同地区耳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有着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致病机理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桥小脑角的舌咽神经鞘膜瘤、微小血管瘤样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咽部和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1例行肿瘤切除及舌咽神经切断术,另2例行肿瘤切除、舌咽神经切断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术,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随访平均2.3年,3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结论 桥小脑角肿瘤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切除肿瘤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1-2支感觉支切断是治疗肿瘤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胚胎9天到20天的胎鼠,≤17天取胚胎头,≥18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蜗平行于蜗轴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内耳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5蛋白在小鼠胚胎10~20天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10天,听泡发育,胚胎12天听泡下部有蜗管始基形成并开始发育。胚胎18天,蜗管发育了2圈,形成了可以辨认的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开始分化。Smad5在小鼠内耳胚胎发育全程均有阳性表达,且表达比较广泛,尤其早期在整个听囊均有表达。在胚胎15~17天.主要集中在即将发育成基底膜听觉感受器的部分。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前庭膜等也有表达。结论Smad5参与小鼠耳蜗胚胎发育全过程,它可能为听觉的发生所必需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9.
应用肉毒毒素A治疗腭肌阵挛性耳鸣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对腭肌阵挛源性耳鸣的治疗作用。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将20U肉毒毒素A注射到4例腭肌阵挛性耳鸣患者患侧腭部肌肉内(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等),观察患者耳鸣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同时回顾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用药后第三天,患者腭部肌肉阵挛和耳鸣均消失,疗效持续约3个月。耳鸣消失的同时出现轻度鼻咽部返流或发声困难,约一周后逐渐消失。结论阵挛的腭部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治疗腭肌阵挛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1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方法126例垂体瘤病人内镜下单鼻孔入路,直达蝶窦前壁蝶嵴,打开蝶窦前壁、鞍底,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80例,次全切除26例,大部分切除20例。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症状明显改善95例,无脑脊液漏及脑膜炎发生。7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鼻腔干燥3例,未发现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嗅觉减退、鼻中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腔直达蝶窦入路辅助显微镜切除垂体瘤,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鼻腔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