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在人工灌溉水渠干渠内,常规药物灭螺对钉螺及感染性钉螺消长的影响。方法在安徽钓鱼台水库灌区,根据当地灭螺规划,在其计划灭螺区干渠内选择螺情观察点,同时选非计划灭螺支渠为对照;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份,每月沿渠两边系统抽样查螺,室内压碎鉴定死活,并观察感染血吸虫情况。常规药物灭螺的时间、方法、药量及实施均由当地业务部门确定完成。结果灭螺前钉螺死亡率在干渠和支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月20日干渠灭螺,灭螺后10,37d时干渠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4.46%及43.01%,但8月底为1.25%,同期未灭螺的支渠钉螺死亡率变化不大;灭螺前干渠有3个月、支渠有1个月检出感染性钉螺,灭螺后4~6月份在干渠仅于灭螺后10d发现感染性钉螺,未灭螺支渠5月份检出感染性钉螺;8月31日以后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在干、支渠均上升。结论在人工灌区的引水干渠内,常规药物灭螺在预防人群感染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但对年度钉螺及感染性钉螺螺口消长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构建安徽省急性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全省急性血吸虫病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收集安徽省2001-2006年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资料,以Visual Foxpro6.0为编程语言,研制安徽省急性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结果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全省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个案信息电子化,系统具有数据输入、统计、图表、打印等数据管理功能。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及时对全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进行监测和评价。结论安徽省急性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可为全省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人工灌区水位变化对钉螺生存的影响,为生态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位变幅较大的引水总干渠内选择一坡滩作为观察点,同时以水深(水位)相对稳定的灌溉斗渠作为对照点;每月系统抽样查螺,室内鉴别钉螺死活;分析钉螺死亡率与气象及水位等因素的关系;以斗渠钉螺死亡率为基准,对于渠钉螺死亡率进行校正,分析校正钉螺死亡率与水位关系。结果干渠与斗渠的钉螺死亡率变化呈相同趋势,并高度相关;干渠校正钉螺死亡率与上月的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干渠坡滩钉螺密度高,适宜钉螺孳生。结论在陈村水库灌区,钉螺生存除主要受气温等季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水位变化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阐明三峡建坝后水位的变化对长江安徽段江洲滩家畜及钉螺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通水文站及南京水文站建坝前后各典型年特征水位的变化值,以及江洲滩家畜上滩活动、家畜感染情况、滩地野粪污染、江洲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现况调查,推测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家畜活动和感染以及滩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建坝后4、5月份耕牛活动带高程将上移0.5m 左右,秋季耕牛上滩活动时间将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耕牛年上滩时间将延长,血吸虫病感染率将有所上升;滩地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也将有所上升。结论三峡建坝后水位的变化将对江滩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的关系。方法:调查滩地演变过程;采用纵横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随机抽样法查螺。结果:皖江段新生洲滩形成后,近年来由于人工开发滩地的干预,滩地植被生长与覆盖逐渐加速。滩地钉螺的出现在滩地植被覆盖后10年左右;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植被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新生洲滩一旦出现钉螺,即可向整个洲滩适宜钉螺滋生的范围扩散,随着人畜的介入,新的疫区即可形成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安徽省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水利血防工程,收集工程实施后的螺情资料,并于2007~2011年对工程及对照区进行钉螺调查,用GPS测定工程和有螺框位置,用GIS绘制电子地图.按照项目的效果指标评价标准,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个工程完工后,钉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均降为0.降滩护坡工程实施后至今未发现钉螺,其对照环境则保持有螺状态.沉螺池工程尽管外围江滩每年螺情严重,而与工程相连下游河道连续20年未发现钉螺;2009年的一次不当操作导致了钉螺通过沉螺池,但及时的处理后迅速地防止了钉螺的扩散,2010起下游河道又处于无螺状态.沟渠硬化环境工程完工后2年内未发现钉螺,第3年出现钉螺,且钉螺密度和钉螺框出现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硬化环境的有螺框出现率低于邻近未硬化对照环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有较好的防螺控螺效果,但后期管理和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7个县(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判定其是否符合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方法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开展人畜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查病采用IHA法对6~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对所有敞放的牛和羊采用粪便直接毛蚴孵化法检查。传播控制达标评估县(区)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传播阻断达标评估县(区)对历史有螺环境、可疑有螺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螺。同时,审核近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 4个区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低于1%,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3个县(市、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钉螺。结论 4个区的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了传播标准,3个县(市、区)的疫情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88.
安徽省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和复现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1996~2007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1996年到2007年12年间,安徽省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2004年和2006年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4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390.2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4570.5hm2,超过了同期消灭钉螺面积;结果也明确了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的主要水系。结论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长江流域及通江河流的灭螺成果难以巩固。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与比较ELISA法和IHA法在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的筛查效果。方法选择四个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不同的试点村,对5~65岁适检人群进行Kato-Katz法(二送三检)、ELISA法、IHA法等3种方法平行检测。结果ELIS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5%、95.74%,IHA分别为89.74%、100%。但两种方法现场“特异度”较低(ELISA:43.21% ̄92.17%;IHA:67.56%~91.55%),且其阳性预测值亦较低(ELISA法:3.1% ̄18.6%;IHA:2.9% ̄15.8%)。两法平行检测比较:两者的测定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67,P<0.01),但IHA法阳性阈值(1∶10)对应的OD值高于ELISA阳性阈值水平(0.105),在0.124 ̄0.308左右。在疫情相对较重的地区,ELISA法阳性率高于IHA,其阳性预测值低于IHA;在疫情相对轻的地区,两法阳性率、阳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地区,IHA法现场筛查效果相对优于ELISA法,但两者均存在假阳性率较高、阳性预测值较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90.
200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方案要求,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8个样本村,进行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和螺情调查;按照居民感染率水平抽取3个村进行体检和B超检查;按照流行类型抽取3个县开展螺情专题调查;选择2个典型水域进行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共检查18349人,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为14.97%;粪便校正平均感染率为2.23%,病人感染度算术均数(XA)为400,几何均数(XG)为54.41,人群感染度XA为15.37,XG为0.17;男性加权平均感染率为2.77%,女性为1.54%;不同流行类型地区湖汊亚型人群感染率为3.47%、洲滩亚型为3.31%,丘陵亚型为1.12%。水上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率为4.78%。全省推算病人数为73337人,其中湖汊亚型地区占24.11%,洲滩亚型地区50.5%;丘陵亚型地区占25.39%。黄牛血吸虫感染率为5.0%,水牛感染率为4.98%,猪为0.33%,羊1.92%。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湖沼地区是当前血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