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口服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小鼠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口服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小鼠的预防效果。方法实验鼠分成4组,第一组只感染血吸虫一次,然后从感染血吸虫第7天起,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一周2次,连续2周,它的对照组只进行血吸虫感染。第三组小鼠进行再感染实验:人工感染血吸虫7天的实验鼠,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一周2次,连续2周,间隔一周后,再次感染血吸虫,服药的处理同前。最后一次服药后一周,用20条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同时,未服药的小鼠作为对照。结果在抗再感染组,减虫率52.6%,减雌率54 3%,肝减卵率96.9%,并且,雌虫长度显著地缩小。预示雌虫的发育被阻碍。结论青蒿琥酯在预防再感染中能有效的减少雌虫和雌虫产卵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徽段铜陵县胥坝铁锚洲滩钉螺分布及人畜上滩活动情况的调查,结合三峡建坝前后水位数据分解情况。表明三峡建坝后滩地洲尾浅滩钉螺分布将有所扩散,洲头高程较高地段钉螺分布将不受影响,人群上滩活动范围及上滩活动主要方式也将不会改变。但秋季滩地退水时间的提前,将使上滩捕鱼活动人群增多,从而使该类人群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耕牛上滩活动时间将提前半个月左右,增加了耕牛感染及污染滩地的机会。  相似文献   
43.
目的江滩地区不同防治对策控制血吸病传染源及滩地污染效果的观察.方法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与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较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更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4.
了解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的种类和感染状况,分析各宿主在传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报道1992~1995年安徽省5个江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的传染源种类、分布、感染和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本省江洲滩地区除人外共发现牛、猪、兔、羊、鼠和狗6种动物传染源。感染率分别为43.08%、21.31%、18.18%、13.04%、8.33%和0.69%,除狗外其它动物感染率均高于人群(7.53%)。从各宿主EPD和相对传播指数来看,人群所占的比例最高达91.3%,耕牛占8.48%,其它动物累计仅0.2%。然而,滩地实际污染调查则仅发现牛、猪和羊,污染指数牛占99.83%,猪占0.17%,由此可见牛是湖沼地区最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45.
2003-2005年安徽省血防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03-2005年《安徽省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实施情况及其效果,为进一步修订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3年来全省血防健康教育覆盖资料,了解工作开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人群血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利用全省疫情监测点资料,了解健教工作开展前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情况。结果3年来,健康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血防知识测试:2002年与2005年比较,学生合格率分别为82·80%和97·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村民合格率分别为77·50%和95·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点中一类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02年和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试行3年来,健康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在不断加大,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态度及行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健康的行为得到了改善,人群感染率显著降低,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杀虫丁室内和现场杀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杀虫丁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探索有效灭螺剂量及影响灭螺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杀虫丁为实验组、氯硝柳胺为实验对照组和清水为空白对照组,捕捉野外钉螺在室内进行浸杀和喷洒实验,并选择有螺滩地进行现场浸杀和喷洒实验,观察比较不同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下钉螺校正死亡率.结果室内浸杀,杀虫丁1.0mg/L浓度组浸杀72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54.55%,显著低于同浓度的氯硝柳胺组(P<0.01);室内喷洒,杀虫丁1.0g/m2浓度组喷洒72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0.0%,杀螺效果也不及氯硝柳胺(P<0.05);现场浸杀,杀虫丁杀螺效果与室内相似,但现场喷洒1.0g/m2浓度组15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达77.10%,与氯硝柳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5g/m2浓度组钉螺校正死亡率高于相应的氯硝柳胺组.杀虫丁杀螺效果受温度和作用时间影响较明显,但杀虫丁具有较强抑制钉螺爬动作用.结论杀虫丁适合现场喷洒灭螺,浓度以1.00~1.25g/m2、气温在25C为宜.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规划达标地区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资料和疫情监测点资料,评价防治效果,分析疫情变化趋势。结果通过防治策略的实施,至2010年,规控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58%,较2008年下降了13.4%;耕牛感染率降至0.67%,较2008年下降了11.8%;钉螺面积上升至30156.34hm~2,较2008年上升了5.3%;活螺密度上升至0.81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15.7%;感染螺密度0.00066只/0.11m~2,与2008年基本持平;急感发生例数分别为19、25和16例。规阻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20%,较2008年下降了13.0%;耕牛感染率降至0.05%,较2008年下降了37.5%;钉螺面积上升至410.08hm~2,较2008年上升了2.1%;活螺密度上升至0.92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95.7%;无急感和感染螺存在。结论 3年来,两类达标地区人畜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均出现回升趋势:规控县感染螺密度和急感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8.
本文结果提示急感病人以5~50岁人群较多,且有低龄化趋势,男性病人多于女性,中,小学生占比例持续较高,游泳戏水为主要感染方式,生产性接触疫水方式呈下降趋势,生活性方式呈上升趋势,接触疫水及感染发病高峰月份随主要感染方式不同方式在6~10月间有波动,急感病人中无治史人群显著高于有治史人群,大部分病人分布在距洲滩易感地带500m 范围的村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描述人工灌溉区钉螺生长繁殖特征,为实施生态学方法控制钉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斗渠为观察点,于2002年8月~2003年11月,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每月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镜下观察雌螺并计数螺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同时测量水位并收集气象资料. 结果 2003年,2~4月份活螺密度最高; 7~9月份钉螺死亡率最低;多数月份雌螺存活数量高于雄螺.雌螺含螺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6月份开始减少,7月时未见含卵雌螺,8月份含卵雌螺数仅占观察雌螺数的9.79%,9月份占83.82%.幼螺(螺龄>3周)出现在6~10月,大多在6、7月份.但在2002年12月份幼螺出现1个小高峰. 结论在陈村水库自流灌溉区,钉螺的新老交替可能发生在7月份,新生钉螺发育成熟可能在9月份,而这一特征可能受年度间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