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SAH。SAH大多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发病凶险,致死及致残率极高,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脑血管病。近年来除了诊断、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外,关于SAH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开展的较多,特别是对发病率、危险因素、预后等相关研究开展的较多。流行病学研究在某些方面有大致相同的结果,如关于SAH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等,而对于SAH发病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发生后影像学诊断的最佳流程。方法:67例发病1~72h的急性卒中患者在CT检查后行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 W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28例急性脑出血的出血病灶在GRE-T2^*WI上全部清楚显影。16例TIA患者T1 WI、T2 WI和GRE-T2^*WI以及DWI均正常,9例PWI检查灌注降低,7例正常。23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发病6h内者GRE-T2^*WI均正常,6例PWI〉DWI,1例PWI=DWI;16例发病6~72h内的患者GRE-T2^*WI呈高信号,DWI均可见与体征相对应的高信号病灶,14例PWI=DWI,2例PWI正常。本组14例患者GRE-T2^*WI像上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皮质下发现有1~18个微出血。结论:急性卒中后通过T1 WI、T2 WI、GRE-T2^*WI、DWI和PWI检查流程可在较短时间内一站式鉴别脑出血、梗死和TIA患者,确定缺血半暗带,帮助溶栓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黑质超声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 ,选择PD患者53例为P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3例为对照组,行经颅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TCS)检测,描记黑质回声面积,根据回声面积的大小对黑质回声分级。比较2组黑质高回声的比例,并且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PD组黑质高回声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黑质高回声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黑质回声面积诊断PD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0.029,取黑质回声面积为0.20,黑质高回声诊断PD的敏感性85%,特异性78%,准确性81%。结论 TCS检测到的黑质高回声可能是PD患者特征性的表现;用ROC曲线评价黑质回声面积对PD的诊断价值较大;TCS检测的黑质高回声在健康人群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别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上发生率水平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水平均相对较高,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阶段出现脑损伤可能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主要从颅内压升高和急性脑缺血、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细胞凋亡和坏死、自噬、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0例140眼分为A,B两组,A组80眼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6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口服两个疗程,A,B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1,2,4,6,8wk及3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及房水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mo,B组视力≥1.0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wk,B组房水轻度闪辉比例明显低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4,6,8wk;3mo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中心注视点厚度增加,A,B两组术后2~8wk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11眼(13.7%)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wk,包括9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7眼3mo内水肿消失;B组2眼(3.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1眼中心凹增厚及1眼黄斑囊样水肿,发生于术后4~6wk,到术后3mo水肿消失。术后2~8wk,B组中心凹厚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部呈现厚度增加的趋势,造成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少数人会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术后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汤后视力≥1.0的比例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示了活血化瘀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疗效及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白内障患者72例(80眼),其中单纯白内障患者40例(44眼),合并AMD患者32例(36眼);于我院门诊就诊确诊近期不行手术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4周、3个月检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分别有43眼(97.73%)和25眼(69.44%)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AMD未手术组12眼(37.50%)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未发现视力提高者。单纯白内障组和合并AMD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加,但仅在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12;t=3.076,P=0.003),且与单纯白内障组相比,合并AMD组术后4周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P=0.044);AMD未手术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白内障组有5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1眼于术后4周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合并AMD组有8眼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未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产生者;AMD未手术组观察期内未发现黄斑区明显改变者。结论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本身并不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对于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7.
<正>1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定义胎儿时期,肺不能接受血流,返回到右心房的血液通过卵圆孔分流至左心房,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形成功能性闭合,1年后达到解剖上闭合。若年龄>3岁的幼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比增强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并根据常规血管超声将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并采用对比增强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采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症状组32例(19例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组41例;斑块回声特征:低回声15个,等回声41个,不均质回声17个。有症状组斑块增强患者构成比(84.4%对61.0%;χ2=4.802, P =0.028)和增强强度[(21.78±8.50)dB 对(15.93±8.82)dB;t =2.440,P =0.018]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斑块增强患者比例分别为93.3%、58.5%和82.4%(χ2=7.826,P =0.020),低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显著高于等回声组(P 均<0.05),但低回声组与不均质回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低回声组、等回声组和不均质回声组斑块增强强度分别为(22.62±9.33)dB、(14.38±8.02)dB 和(18.15±9.64)dB( F =3.877,P =0.027),低回声组显著高于等回声组( P =0.024)。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优势比3.456,95%可信区间1.103~10.828;P =0.033)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缺血性脑卒中(CIS)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多并发症等特点,目前是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致残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CIS在各类脑卒中所占比率为85%左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一旦发生CIS,患者复发危险非常高,脑卒中复发者占所有脑卒中的25%.因此,CIS后的立即诊断评估及治疗和后续的二级预防都非常重要.CIS住院患者的治疗明显受到各地医疗条件的限制,但出院患者可尽量摆脱这种限制,现将探索一条全新的药物二级预防方案,使更多的CI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静脉侧枝的开放和再通情况以及颅内压变化。方法用TCD 2MHz探头检测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颅内静脉的血流速度以及动脉频谱形态的变化。结果 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颅内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基底静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增高(139cm/s,118 cm/s,99 cm/s,103 cm/s,58cm/s),动脉频谱呈高阻力,经过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颅内静脉血流速度下降,颅内动脉频谱由高阻力型恢复正常。结论 TCD能可靠无创、准确地检测颅内静脉,在病程中通过多次的TCD检查,可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侧枝的开放和再通情况以及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