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6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病例 张×,男性,73岁,因"反复解烂便伴进行性消瘦9个月余"入院.患者自诉2007年10月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解黄色烂便,每天3~4次,有时有黏液便,伴纳差、下腹部隐痛、肛门坠胀感,便后腹部隐痛可缓解,并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近9个月来体重减轻约25 kg.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和肠镜检查发现全胃肠道黏膜弥漫性息肉样病变,性质不明.予营养、补液、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无家族性息肉病等家族病史.入院体查,体形消瘦,营养欠佳,无明显贫血貌,头发、腋毛、阴毛稀疏,四肢指(趾)甲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双下肢趾甲尤为明显,部分已脱落.心、肺和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示HGB 137 g/L,血清白蛋白28.9 g/L,肝肾功能正常,大便OB阴性,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正常.  相似文献   
52.
病例患者,女,48岁。因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4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伴有大便变细,大便频率由以往1次/日增加至2-4次/日,大便量少,成形但质稀,混有黏液,时为稀烂便无里急后重,无大便疼痛及便中带血,无发热、盗汗。在我院门诊行胃镜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健朗晨”等抑酸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个多月来又出现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多于晚饭2小时后发作,持续时间从3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天发作频次多少不等,疼痛程度轻重不等,无放射痛,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后,症状未见好转。再次来本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睡眠、食欲较差,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5 kg。  相似文献   
53.
胃癌病变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分期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前进行正确的病变分期、判断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不仅有助于预后判断,同时也有助于更好的制定治疗计划,因此术前癌肿分期已成为现代医学重要的诊断模式,针对胃癌术前病理取材和分期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业已表明,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胃癌术前分期明显优于其他各种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然而,这种术前分期能否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其术前EUS分期的基因改变背景尚未见有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54.
化疗药物诱导大肠癌细胞PCD与p53转录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代金  张亚历 《肿瘤》1999,19(2):111-113
已知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依赖p53的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有关[1],但此过程中p53基因mRNA和蛋白发生怎样的改变却知之甚少。作者选择几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诱导大肠癌细胞呈现PCD,应用免疫组化(I...  相似文献   
55.
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升至第三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占大肠癌的4%~13%。近年来,多原发大肠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告为4%~13.8%,国内报告为2.4%~15.7%。与单发大肠癌相似,多原发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无任何特征性临床表现,多数确诊时已届晚期。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如何,与单发大肠癌相比是否有更高的恶性行为,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状态,探寻早期确诊多原发大肠癌  相似文献   
56.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服务新方式及其管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成为广大医务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也成为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手段 ,成为患者获取医学信息乃至求医看病的重要途径[1,2 ]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医疗、远程医疗、计算机辅助医学等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方式不断涌现 ,悄然改变着传统临床医疗过程。在此 ,我们从宏观角度讨论现代医疗信息化的几个主要方式及其管理问题 ,对如何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及其管理效能进行初步探讨。一、信息化医疗服务新方式及其特点首先 ,我们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服务统称为…  相似文献   
57.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免疫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抗介质治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TNFTNFRsTNFR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网络之一,本文综述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 的抗TNF作用及其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肝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常见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快,预后差,自症状出现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在我国大陆,尤其东南沿海高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年病死率已上升为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和第一位…。尽管目前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已有明显提高,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仅有20%~3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因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水平、全身状况等原因而失去手术时机。近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及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原发性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胃肠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32年德国学者Schindler和Wolf研制的半可屈式光学胃镜成为消化内镜发展的奠基,1957年美国学者Hirshowitz发明了光导纤维胃镜,使内镜检查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并得以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胃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正当纤维胃镜不断改进并向治疗内镜迅速发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