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在大鼠肾移植时连续给予1×107细胞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免疫耐受,但临床上尚未发现姜黄素对肾移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的:在对肾移植后的大鼠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不同剂量姜黄素,观察其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纯肾移植组,无治疗措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关腹前左骼静脉注射1×107/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天起尾静脉注射等量细胞,共10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高剂量姜黄素组:除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分别以2,10 mg/kg姜黄素溶液灌胃,共10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6水平。结果与结论:大鼠经肾移植后,纯肾移植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间质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白细胞介素2,6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 < 0.0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高剂量姜黄素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蛋白表达降低(P < 0.05),血清白细胞介素2,6水平均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结果证实,大鼠肾移植时同时给予姜黄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可有效地进行免疫调节,抑制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保护肾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河南某高校大学生性知识和性行为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和性行为的性别差异。方法:对9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知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性知识获得途径,性自慰发生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婚前性行为发笺年龄及心理活动等。结果:在调查的多数项目中,性别之间存在差异;性自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男生报告率为61.99%,女生报告率为34.04%,大学生中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报告率男女生分别为12.50%和8.64%,年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学校应针对男女生的特点进行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l9基因第4外显子705位点(以下简称CDl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103例患者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男13例,女90例,其中62例伴有LN。正常对照组110例,男2l例,女8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为无血缘关系的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所有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CDl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CDl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普遍存在。SLE患者CDl9基因70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l9基因70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和女性SLE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L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伴有LN患者与未伴有LN的SLE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l9基因705位点多态性与SLE及LN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与高血压、蛋白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了26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 A肾病患者。记录活检前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e GFR、血脂等临床资料及活检后病理资料。分别比较伴不同血脂异常类型的Ig 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Ig A肾病伴高胆固醇血症者较胆固醇正常者更易于合并高血压(43.5%vs.25.7%,P=0.015),e GFR[(62.56±21.00)ml·min-1·(1.73 m2)-1 vs.(74.76±19.20)ml·min-1·(1.73 m2)-1,P<0.001]及血白蛋白水平[(34.12±9.22)g/L vs.(40.74±3.27)g/L,P<0.001]更低,24 h尿蛋白量[1.57(0.47~3.84)g/24 h vs.0.28(0.11~0.70)g/24 h,P<0.001]更多。而Ig A肾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则较甘油三酯正常者更容易倾向为男性(46.3%vs.29.5%,P=0.019),年龄更大[(38.6±12.3)岁vs.(34.3±11.9)岁,P=0.017],也易发生高血压(46.3%vs.24.3%,P=0.001),24 h尿蛋白量[0.69(0.26~2.16)g/24 h vs.0.30(0.11~0.77)g/24 h,P=0.001]亦更大,并易发生肾间质纤维化(70.4%vs.45.7%,P=0.001)及肾小动脉病变(31.5%vs 18.6%,P=0.038)。血脂异常与肾脏病理Hass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加重Ig A肾病的临床指标。而且,高甘油三酯血症是Ig A肾病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应激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睾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激训练对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分析不同形式的应激训练前后血清皮质醇和睾酮含量的变化。结果 (1)实验演练后,血清皮 睾酮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2)力量训练后,血清皮或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3)耐力训练后,庆持醇水平升高低升高,但不同形式的应激训练对血清皮质醇和睾酮水平的影响有一  相似文献   
18.
烷化剂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烷化剂对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有关烷化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试验 ,以meta分析对其疗效进行综合分析 ,并对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尿蛋白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有 6篇符合入选标准 ,病例数为 2 34人。综合检验结果 :烷化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与对症治疗和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相比 ,其 2 4h尿蛋白的缓解率显著提高 (P<0 0 5 ) ,并且无论是否联用糖皮质激素 ,烷化剂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且合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更好。在病情方面 ,烷化剂对有大量蛋白尿者更有应用价值。【结论】烷化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以显著提高蛋白尿的缓解率 ,对于大量蛋白尿患者更有应用价值 ,且合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ACHEⅡ对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并发症评分对评分系统的作用。方法:本院1976 ̄1996年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48例,按入后第1次检查资料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各得分段的病死率;对并发症进行评分,比较并发症得分引入APACHEⅡ评分系统前后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L:APACHEⅡ评分升高,病死率随之升高,引入并发症评分后病死率亦随总得分的升高而升高,引入并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高胆固醇血症患药物治疗达标率。方法 对现行调脂治疗持续时间≥2个月的11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进行血脂检查,并根据1997年我国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血脂是否达标。结果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达标率分别为23.7%、38.1%,他汀类药物LDL-C总达标率高于海鱼油和绞股兰每日20mg辛伐他汀LDL-C达标率高于每日20mg氟伐他汀。结论 现行调脂治疗达标率较低,可能与选择药物的种类和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