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疗法(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近年的临床资料表明,EVL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硬化剂及药物治疗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并?..  相似文献   
22.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隆病 (CD),约 10%~ 20%病例通过大体和光镜检查不能确诊 ,由于二者在自然病程、并发症及复发等方面并不相同 ,因此需要一个正确鉴别诊断指标。已有的几种免疫学指标如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尚不能作为鉴别诊断敏感且特异的金指标 [1]。 近年 ,Rosenberg等 [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UC患者结肠隐窝上皮细胞 CD44V6明显升高 ,而 CD则无此改变 ,认为 CD44V6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可靠指标。但由于所用试剂及检测方法不同 ,对 CD44V6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并不一致 [3- …  相似文献   
2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选择一个自然社区作为样本,原发高血压患者102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或)国际高血压联盟(ISH)1999年高血压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男62例,女40例,年龄35~79岁,平均55.0±7.9岁;病程2~36年,平均12.0±9.8年;高血压病1级9例,2级77例,3级16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及对食管24小时 pH的影响。方法:60例确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兰素拉唑30mg,qd,层服;对照组30例,用雷尼替丁150mg,bid,早晚各服。均8周为1个疗程,服药第5天进行食管pH24d小时检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6.67%,内镜下愈合率90%和53.33%,均在异析显著(P均<0.01)。pH检测结果:治疗组pH<4的总时间和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0.05),平均pH和中位p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通过抑酸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包括IGF—Ⅰ和IGF—Ⅱ。它们均由 A、B、C三部分构成,A、B两部分和胰岛素的α、β链相似,其中有45%的序列同源。IGF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IGF受体起作用的。IGF受体有两型:Ⅰ型和Ⅱ型。IR为糖蛋白,由α2、β2四个亚基组成。α亚基含有一个细胞外配体结合部,包括跨膜与膜内两部分的β亚基有一个酪氨酸激酶区,能被配体结合而激活,通过第二信使系统起生物学效应。IR对IGF-Ⅰ的亲和力较IGF—Ⅱ大,ⅡR只能和IG…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单纯氩离子凝固止血或联合药物注射止血。结果94例患者中,89例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为94.6%,随访1个月无再出血;5例于治疗后反复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或行腹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18例出现治疗局部腹痛或压痛;2例出现黏膜下气肿,发生率为21%。结论氩离子凝固术用于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尤适用于弥漫性消化道病变所致的慢性渗血。  相似文献   
27.
炎症性肠病(IBD)是累及整个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量实验证实许多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炎性酶类等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一些转录调节因子在IBD中的作用亦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8.
用秋水仙碱治疗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结果显示,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及肝组织透明质酸水平,第14周时,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为178.8±45.9μg/L,对照组为565.2±161.9μg/L;治疗组肝组织透明质酸含量为101.5±31.2μg/g,对照组为186.5±46.2μg/g;治疗组血清Ⅲ型胶原为85.3±28.2μg/L对照组为270.2±41.6μ/L。肝内储脂细胞数明显减少。胶原沉积及Ⅳ型胶原含量降低/揭示秋水仙碱有显著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9.
<正> 多种肝病时均可出现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急性肝功衰竭(AHF)时体内脂质过氧化增强。为了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红细胞免疫状况以及上二指标的相互关系,我们观察了D-氢基半乳糖(D-Gal)诱发的大鼠急性肝衰竭时,红细胞C_2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_2bRR)和肝组织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二级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介入治疗的评价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勇  孙自勤 《中国医药》2009,4(9):734-73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防治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对于延长肝硬化患宇的生存期至关重要。现简述近年来介入治疗新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