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设计合成有效的靶向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的发卡样si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根据siRNA的设计原则,以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小发卡结构两端配对的siRNA寡核苷酸链,再经变性、复性后形成双链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hRNA。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hRNA双链与线性化pGenesil-1质粒表达载体连接,脂质体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结果测序鉴定发现插入的发卡样序列正确,成功合成了发卡样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靶向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的发卡样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后,其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能有效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mRNA表达的发卡样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利用RNA干扰技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种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非冠心病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6例)和对照组(40例),用一期法测定血浆FⅦ凝血活性并同时测定血浆tPA,PAI,FG和D-二聚体值。结果: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纤溶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病后FⅦc持续维持较高水平;陈旧性心肌梗死组FⅦc水平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有所下降,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病后FⅦc急剧增高后迅速下降,两者回落后仍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3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其中冠脉1支病变10例,2支病变6例,3支病变8例,正常冠脉12例进行了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表明血液高粘度是促使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 Fractalkine(FKN)是新近发现的CX3C类趋化因子,能够诱导单核细胞的定向迁移,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s-18,IL-18)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Fractalkine(FKN)和趋化作用的影响,以及辛伐他汀(Simvaatatin)的干预效应.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mRNA的表达,应用Traswell装置观察FKN对人单核细胞THP-1的趋化作用.结果 25、50、100 μL IL-18可上调FKN mRNA表达,并明显增强对单核细胞THP-1的趋化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10、100 μmol/L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 mRNA表达,并抑制FKN的趋化作用,与单纯100 μg/L IL-18相比(P<0.01). 结论 IL-18能够上调FKN的表达并增强FKN介导的趋化作用,辛伐他汀能够抑制该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83例备中度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在早期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报也更敏感。如检出患者已有心电图左室肥厚,其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已被证明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扩张血管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是使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代谢和失活的主要酶类。因此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抑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将提高环氧二十碳三烯酸的有益特性,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及SAA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正常对照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AA,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血浆SAA、hsCRP水平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与hsC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A、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物,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78例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其中冠脉病变51例,冠脉正常27例。测定了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亚组分和甘油三酯(TG)。结果表明:冠脉狭窄与HDL2负相关(r=-0.32,P<0.01)、与TG正相关(r=0.34,P<0.01),认为高TG和低HDL2对于预测冠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 6 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2 4h缺血总负荷及 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 2例 ,发生出血 5例 (鼻衄 2例、牙龈出血 2例、便血 1例 )。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临床诊断冠脉病变常运用冠脉造影的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有一定条件的医院才能够做到.而使用心电图诊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简单、易行.最近有不少研究都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现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