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符合率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就诊的有结核病史的99例不孕女性的病历资料,调取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例女性均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两者诊断符合率为46.7%,其中7例为宫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致检出子宫内膜结核,1例增殖期子宫内膜经宫腔镜识别存在结核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证实,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存在子宫内膜结核但宫腔镜下未检出;宫腔镜下检出不同程度宫腔粘连68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识别检出的子宫内膜结核必须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方可诊断,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宫腔粘连。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2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9月诊断为2型子宫肌瘤(单发,肿瘤最大径线≥2.5 cm)、通过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一期全部切除的患者共70例,分为2组。A组术毕保留肌瘤假包膜,B组术毕切除突入宫腔的假包膜组织。记录肌瘤的大小、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宫腔创面的愈合情况和宫腔粘连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肌瘤的平均最大径线、术前Gn RHa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3±12.3)min(17~65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7±12.1)min(18~70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5,P=0.846)。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4±16.3)m L(10~50 m 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7±15.8)m L(10~50 m 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941);术后1个月复查,A组(2/35)、B组(7/35)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20.00%,χ~2=3.188,P=0.074);术后3个月复查,B组(4/35)宫腔粘连发生率高于A组(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3%vs.0,P=0.039)。结论: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切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并保留假包膜,术后及时宫腔镜二次探查,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 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对子宫肌瘤及相邻肌层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 l-2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GnRHa(达菲林,3.75 mg/28 d)治疗2~4个月,末次注射4~6周后子宫肌瘤及相邻肌层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 l-2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同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对照。结果:GnRHa治疗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子宫体积收缩率为(42.77±12.11)%,子宫肌瘤体积收缩率为(37.65±15.20)%。肌瘤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肌层组织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细胞内Bc l-2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GnRHa缩小子宫肌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彭雪冰  夏恩兰 《生殖与避孕》2012,32(12):857-861
目的:评价人羊膜在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后置入宫腔的安全性及预付再粘连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宫腔中、重度粘连的不孕患者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宫腔内放置表面被覆羊膜的Foley’s球囊,1周后取出,同时给予雌激素/黄体酮周期治疗。术后第1、3个月宫腔镜检查。随访观察粘连复发率,月经改善和妊娠结局。结果:12例中度粘连组(A组)和22例重度粘连组(B组)患者手术均顺利且无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均无感染症状。A组中75%的患者和B组中45.5%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改善。A组无一例宫腔粘连复发,B组中11例复发。所有患者宫内妊娠率为35.3%(12/34)。结论:人羊膜+雌激素/黄体酮周期治疗安全、有效,并能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后辅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TCRS 的患者共216例,随访到195例。术后患者分为无辅助治疗组(60例,术后无辅助治疗)、人工周期组(33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人工周期+宫内节育器(IUD)组(102例,术后予人工周期3个月同时放置IUD 3个月)。随访20~44个月,随访内容为3组患者的自然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和足月分娩情况。结果:3组术后自然流产率、早产率、胎死宫内率和足月分娩率分别为无辅助治疗组28.57%、2.86%、2.86%和60.00%;人工周期组14.29%、5.71%、0和65.71%;人工周期+IUD组27.27%、6.49%、0和48.0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S术后传统的辅助治疗(人工周期;人工周期+IUD)与无辅助治疗相比,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7.
手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主要方法,宫腹腔镜技术使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输卵管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准确评价输卵管功能有助于分析不孕症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腹腔镜检查、超声检查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是术前评估输卵管状态的常用方法。二维、三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通过观察输卵管动态变化,对输卵管病变的评估更趋准确。输卵管远端阻塞的治疗有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近端阻断、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超声引导下输卵管积水抽吸硬化疗法等术式,各有其适应证。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有效方法,可在腹腔镜、宫腔镜、超声引导下或放射线介入下进行。其中以宫腹腔镜联合疏通输卵管最为常用,并可同时诊治盆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受精和输卵管手术是输卵管性不孕的互补治疗。将输卵管镜、机器人和三维腹腔镜以及COOK导丝用于输卵管重建手术中,有望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8.
纵隔子宫是先天性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目前有关纵隔子宫的病因尚未明确,研究者试图通过基因水平、胚胎发育过程和子宫纵隔解剖结构的研究探究纵隔子宫的成因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机制,但均不能完整揭示其形成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纵隔子宫可以通过超声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超声技术使得纵隔子宫的诊断更为精准,但宫腔镜诊断仍是纵隔子宫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目前子宫畸形的分类系统不同,对纵隔子宫的定义也有差异,因此往往导致不同的治疗结局,尽管有大量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数据支持采用经宫颈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治疗纵隔子宫,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作为临床决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69.
妇科腹腔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理念的更新,器械的进步,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娴熟,涌现出自然腔道内镜外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全新的妇科腹腔镜技术。传统的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无气腹腔镜手术是气腹腹腔镜的补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更注重适应证的选择和术者自身能力,腹腔镜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术后宫内妊娠率,窄带成像可提高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几乎与开腹术相媲美,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进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患者女,41岁。主诉自然流产3次,发现双角子宫6年余,于2007年5月16日入院。现病史:患者婚后妊娠3次,分别于1992年3、9月及1993年3月均于妊娠2个月时自然流产。夫妻二人染色体无异常。于200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宫腔镜检查提示:子宫畸形,双角子宫?子宫中隔?于2001年12月26日在全麻下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确诊为完全双角子宫,未行处理。既往史:患者1989年曾患甲状腺肿。月经史:13岁初潮,间隔30d,持续5d,量中,无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