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唯一有效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关报道少,严重并发症罕见。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围手术期出血、宫颈裂伤、环扎线或环扎带移位等,少见的并发症有膀胱宫颈瘘、输尿管宫颈瘘等,经阴道环扎的并发症较经腹环扎多。并发症的发生率因宫颈环扎的时机及适应证的不同而异。并发症常随孕周的增加及宫颈的扩张而增多,当胎膜破裂或宫颈扩张时行环扎术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已证明宫颈环扎的穿刺点和环扎带的位置直接影响妊娠结局,环扎带越接近宫颈内口效果越好。宫颈环扎后一般要限制体力活动,适当卧床休息,若子宫的敏感性增高给予孕酮和保胎药物,有感染病史及感染迹象者给予抗生素,重视阴道感染的筛查与治疗,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关注宫颈环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开腹或腹腔镜环扎需剖宫产分娩,如有产兆,应即刻施术,避免发生宫颈裂伤或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12.
马宁  夏恩兰 《山东医药》2012,52(12):31-33
目的 通过回顾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LM)的妊娠结局,分析不同类型的肌瘤对生育力的影响,探讨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5年1月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229例.131例行TCRM,96例行TLM,TCRM联合TLM2例.结果 TCRM术后妊娠率64.89%,手术前后自然流产率分别为69.33%和11.11%(P<0.01).TLM后妊娠率35.42%,手术前后自然流产率分别为24.00%和18.92% (P>0.05).结论 引起宫腔形态改变的子宫肌瘤影响妊娠、增加流产率,建议先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殖预后.子宫浆膜下肌瘤与肌壁间小肌瘤不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以及患者生殖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0月诊断为3型子宫肌瘤(单发,直径大于2.5 cm)且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计59例。记录患者的症状、3型子宫肌瘤的大小、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前肌瘤距子宫浆膜层的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肌层恢复厚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宫腔镜检查复查情况,无生育要求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门诊就诊复查症状改善情况。电话随访达术后12个月以上患者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患者年龄26~46岁,平均(37.1±4.8)岁,肌瘤的最大径线2.5~7.0 cm,平均(4.2±1.0)cm。一期手术完成率89.8%,手术时间(49.4±16.4)min(20~105 min),术中出血量10(10,20)mL(5~200 mL),术前肌瘤距子宫肌层厚度1~5.7 mm,平均(3.3±1.1)mm,术后瘤窝距子宫肌层厚度4.9~11.3mm,平均(8.9±1.3)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TURP综合征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检查均无宫腔粘连发生,术后1年内妊娠率达73.3%(11/15),术后妊娠平均时间(6.0±3.3)个月。结论:对于3型子宫肌瘤,B型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短期内可妊娠,但需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研究,探讨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宫腔粘连组(观察组)和非宫腔粘连组(对照组)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两组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及睾酮(T)。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及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TGF-β1和E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5);在观察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两者间子宫内膜TGF-β1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TGF-β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检查输卵管通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口插管注液疏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不孕患者术前3 h口服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用WOLF外鞘21Fr的宫腔治疗镜进行注液疏通术,联合B超监测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结果:280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完全通畅65例,占23.21%;一侧通畅另一侧通而不畅80例,占28.57%;双侧通而不畅56例,占22.14%;一侧通畅而另一侧不通35例,占12.50%;双侧不通44例,占15.71%;发现宫腔异常35例,占12.51%。对44例双侧不通的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除6位因患宫外孕切除6条患侧输卵管外,44例患者中共有82条输卵管,其中输卵管远端不通48条,近端不通34条。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与宫腹腔镜联合两种检查方法相比较,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液疏通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是一种诊断准确性高、安全、可同时达到诊断与治疗目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镜在小儿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妇科专门诊治女性自新生儿至14岁少女这段时期的生殖器官疾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科内镜的应用逐渐广泛,并由诊断发展为治疗,小儿内镜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小儿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包括幼女外阴疾病,外阴阴道炎症,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异物,月经病,生殖器官畸形、肿瘤,急腹症等,除外阴疾病外,均可用官腔镜和(或)腹腔镜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 杜冷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下称杜东合剂)可使产妇朦胧睡眠,减轻产痛,本院用于镇痛分娩。为探讨其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回顾分析于后。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1984年1月~1985年8月在本院分  相似文献   
18.
全子宫摘除术是妇产科经常施行的一种手术,但都是经腹膜内操作的,术后常易发生肠胀气、腹痛或偶有肠粘连等合并症,以致影响术后病人的早期恢复。虽然肠胀气及腹痛属一般症状,往往不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但对病人来说还是很痛苦的。日本品川信良氏曾首先倡导使用腹膜外全子宫摘除术,认为可以减小感染及肠管的合并症,并且因为操作涉及腹腔内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南地区100名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为实验组,100名正常月经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ER-β基因RsaI和Alu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5号内含子的高变区CA重复序列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分布。结果:RsaI和Alu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分离出9种CA重复序列等位基因,正常组和实验组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以重复次数n≤20作为SS型,n>20为LL型,再比较两组病人SS型和LL型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R-β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SS型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第16届国际妇科内镜学会暨第8届亚太地区妇科内镜学会年会于2007年3月18~21日在日本大阪市隆重召开。会议上有关官腔镜的专题,论著,录像等报告共25篇,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