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53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CRP、ET-1、NO水平及关系。方法选择70例HDCP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三组,并选择40例正常妊娠末期孕妇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与对照组的血清CRP、ET-1、NO水平,以及不同病情程度的血清CRP、ET-1、NO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RP、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HDCP的血清CRP、ET-1、NO水平之间差异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CRP、ET-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CRP水平与血清ET-1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血清ET-1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CRP、ET-1、NO与HDCP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综合考虑可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观察补益营卫方对衰老表皮结构蛋白K17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个月龄小鼠(年轻组)与14个月龄小鼠(老年组)表皮细胞消化分离出来,然后进行传代培养,其中14个月龄小鼠(老年组)的表皮细胞分为2组,一组用常规方法培养细胞,另一组用含2.5%的补益营卫方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K17mRNA表达和细胞K17蛋白表达。结果: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的K1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表皮细胞中K17mRNA和蛋白水平较老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益营卫方可通过抑制衰老表皮结构蛋白K17的表达,起到延缓皮肤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初步验证贺氏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毫针针刺组、贺氏火针组,各55例,均隔日1次,共治疗14次。主要评价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累积效应(VAS1)和立即效应(VAS2)止痛效果,次要评价指标是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1评分在第3、7、14次治疗后明显降低(P 0.05),而VAS2评分在入组后即有明显降低(P 0.05);经过14次治疗,治疗组在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4项评分方面明显提高(P 0.05)。结论贺氏火针能够有效改善CNLBP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血清中IL—1α、IL-6的含量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IL-1α、IL-6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结果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功能正常后IL-1α恢复正常;IL-1α与IL-6呈正相关,IL-1α与IL-6分别与CD_8~ 呈正相关。与临床关系方面表现为:IL-1α与患者血清BILIT呈正相关(P<0.05);ALT轻度异常者IL-6含量高;结论 IL-1α、IL-6与临床病情变化具有相关性。测定其血清含量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分蘖葱头中新黄酮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分蘖葱头(Allium cepa L. var agrogatum Don)鳞茎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从分蘖葱头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IR,UV,MS,1HNMR,13CNMR,1H-1H COSY,1H-13C COSY和HMBC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槲皮素3′-甲氧基-4′-O-β-D-葡吡喃糖苷(I)、山奈酚(II)、槲皮素4′-O-β-D-葡吡喃糖苷(III)和槲皮素3,4′-二-O-β-D-葡吡喃糖苷(IV)。结论 化合物I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分蘖葱头苷甲(Alliumoside A); II,III和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9.
依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数据库资料,回顾总结了中美两国建交30年来在北京大学开展的公共卫生科研项目合作情况,评述了中美合作带来的有益作用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患者66例66眼,随机分为3组,A组行激光周边虹膜造孔术,B组行单纯超声乳化,C组行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各22眼)。并比较观察3组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房角Scheie分级等的变化。平均随访11.72±0.96mo。结果:术后最终随访时发现:A,B,C组患者的前房角(Scheie分级法)均显著增宽(P<0.05),3组间的房角Scheie分级无显著性差异;A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B、C组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P<0.05),A组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间的中央前房深度无显著性差异;3组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三组间的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变化,B,C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均显著小于术前。A,B,C3组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B,C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加深中央前房深度、降低术后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潜在的可能)及提高术后视力的效果方面,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优于激光周边虹膜造孔术;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不需要进一步做周边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