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医药卫生   24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脑炎型脑囊虫病的脑脊液(CSF)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临床极易误诊。我科于2001年11月收治了1例,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傣族,间断发热伴双下肢活动障碍4个月,加重8天,2001年11月1日入住我院骨科。入院时,T38.8℃、R22次/min、P92次/min,神智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0”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踝蛋白(talin)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结果talin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26535copy/μg RNA,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2689376copy/μg RNA,两者相比,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较无转移者talin mRNA表达低,P〈0.01;癌组织浸润越深,talin mRNA表达越低,P〈0.01。结论talin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降低;talin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3.
结肠镜诊断阑尾黏液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汉族.主诉因"发现腹部肿物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不适,伴恶心未呕吐,无寒战、高热、胸闷、气促,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及盗汗,无进行性消瘦,就诊于个体诊所,予以静滴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7 d,症状有所缓解,后赴驻地医院行腹部B超示右下腹可见一大小约9.3×3.9 cm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楚,考虑阑尾周围脓肿,继续静滴头孢他啶和替硝唑7 d,腹痛明显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稍膨隆,全腹软,右下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可触及4×5 cm大小包块,质软,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min.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电针(E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大鼠生存情况、脑损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2 只,体重255~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sham)组、LI/R组和LI/R+EA预处理 (LI/R+EA) 组。LI/R组采用动脉夹夹闭双后肢股动脉3 h,建立LI/R模型;sham组只暴露股动脉,不夹闭;LI/R+EA组于模型制备前14 d行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百会”、“足三里”及“血海”。观察各组大鼠7 d生存率;于再灌注48 h,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其余大鼠于再灌注48 h后处死取材,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结构变化;化学法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LI/R组及LI/R+EA组大鼠7 d生存率下降,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Iba1阳性细胞数增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凋亡指数明显增加,神经元减少,ROS、MDA含量及MPO活性增加,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与LI/R组相比,LI/R+EA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能提高LI/R大鼠生存率,减轻脑损伤及改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人胚胎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巢蛋白(nestin)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3周~8个月)的人胚胎脊髓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神经上皮贯穿整个发育过程,5周基板、翼板形成后即可见到阳性物,而边缘层6周出现。中央管、基板、翼板、边缘层内nestin阳性细胞达高峰的时间分别是6周、7周、8周、9周,而表达明显减少的时间分别是8周、9周、10周、11周。随着脊髓的发育成熟,灰、白质内nestin阳性产物逐渐减少,而中央管的阳性细胞数至3月后较为稳定。结论:在脊髓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出现时间和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不同,提示在脊髓的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在该院妇幼分院住院并进行HBsAg检测的5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sAg.初测阳性的血清分别进行12000 r/min,10 min高速离心后,蓝光照射8 h消除高胆红素的影响,3~7 d后再次采集静脉血复检,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6例新生儿中有65例(12.60%)血清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回顾HBsAg阳性新生儿母亲血清HBsAg检测结果,63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排除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干扰.对63例母亲血清HBsAg阴性的新生儿标本进行高速离心,离心后82.54% 的标本HBsAg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4.29%(9/63)的标本HBsAg结果转阴.蓝光照射后有42.86%(27/63)的标本血清HBsAg检测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2例标本血清HBsAg转阴.98.41%(62/63)的血清HBsAg均在3~7 d后转阴.结论 临床工作中HBsAg阳性的新生儿标本,尤其是COI值<1.2的标本,应首先考虑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不够导致的小颗粒物质干扰,应提高转速,延长离心时间,消除干扰后复检,仍然阳性者考虑乙肝疫苗接种后阳性,3~7d后复查或进一步检测病毒核酸.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的填充材料较多,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多见,但自体骨取材引发供骨区出血、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被临床工作者逐渐重视。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融合器填充材料。目的:对比异体骨与自体骨填充椎间融合器结合钢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共44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取颈前斜切口2.0-3.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尽量保留终板。其中24例取自体髂骨填充椎间融合器,2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以JOA评分、Odom’s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射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同种异体骨组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骨组融合率较自体骨组低,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影像学结果提示,术后3,6,12个月同种异体骨组与自体骨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同种异体骨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相似,并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作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腔镜术后戳孔疝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戳孔疝发生率为0.95%,其中术者因素者占38.9%。18例患者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下床活动平均时间1.5 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 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脐部异物感1例(5.5%),慢性疼痛2例(11.1%)。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规避术者因素可降低戳孔疝的发生率。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是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80.
超声检查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维超声是乳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获取肿瘤内部的血流信息,根据血供丰富与否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肿瘤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借助辅助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弹性成像和联合超声造影也逐渐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