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及其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XJ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在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结果 HCC组织中XIA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7.03,P<0.01).XIA...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T/PLT ratio index,APRI)无创评价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ARFI技术检测肝实时弹性,并计算APRI指数,所有患者均于检测后1周内行肝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RFI测值和APRI指数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1~S4期的ARFI分别为(1.26±0.27) m/s、(1.45±0.51)m/s、(2.03±0.54) m/s和(2.29±0,82) m/s,APRI分别为0.30±0.46、0.29±0.21、0.59±0.56和0.63±0.35.ARFI和APRI测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49(P<0.001).ARFI和APRI诊断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24;S≥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786;S=4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779.结论 ARFI技术较APRI指数能更准确地定量评价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重型肝炎发病时相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我国重型肝炎的发病时相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 196例临床资料完整、有肝穿刺活检和 (或 )尸检材料的重型肝炎 (SH)病例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ASH) 1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SSH) 2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CSH) 16 1例 ,采用临床与病理观察相结合 ,辅以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标志物 (ALB、CK18和CK19)及Ⅰ、Ⅲ型胶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研究各型SH的临床 病理发病时相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ASH、SSH和CSH的病理发病时相均值分别为 (13 4± 7 2 )d、(77 4± 6 9 3)d和 (80 5± 6 3 2 )d ,其中仅 1例HBV性ASH病理发病时相为 2 7d ,1例病原未明 ,SSH病理发病时相为 12d ,小儿ASH和SSH病理发病时相较成人相对偏短。SH病理改变为 :ASH呈一次性打击的大块性或亚大块性肝细胞坏死 ,窦壁网架不塌陷或少量非完全性塌陷 ,可出现胆管样或腺泡样肝细胞增生 ;SSH为多次打击引发的亚大块或杂以大块性肝细胞坏死 ,伴较大量小胆管及胆管样肝细胞增生 ,肝窦早期充血 ,中期塌陷 ,晚期闭塞 ,以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增生 ;CSH则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呈现ASH或SSH病变 ,病理上无特殊性。结论 本组资料中ASH与SSH病理发病时相与中国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临床发病时相的划分基本吻合 ,但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44.
实验性肺心病时肺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肺心病时肺内NO的变化及作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 ,测定肺心病模型大鼠肺心病形成过程中补充L 精氨酸后 ,肺动脉内皮性一氧化碳合酶 (eNOS)的分布和变化。结果 :实验性肺心病形成过程中 ,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的染色增强 ;支气管上皮细胞内eNOS的免疫染色降低 ;补充L 精氨酸后损伤减轻。提示 ,NO在大鼠肺心病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生成量增加 ,但与野百合碱 (MCT)引起的破坏比较 ,仍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性,45岁.因乏力、发热1月余住院.不明原因间断发热,最高达39℃,无厌油、腹胀和腹痛等不适.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颈部、锁骨上下、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4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电镜观察 ,对 2例SARS系统尸检病例和 4例多器官多部位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各淋巴亚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核酸原位杂交结合电镜观察 ,作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在体病原学定位及定量检测。结果  6例SARS肺组织均呈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2例尸检肺组织呈急性间质性炎和区域性肺水肿 ,2例尸检和1例穿刺肺组织中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1例尸检和 2例穿刺肺组织呈脱屑性终末细支气管炎及肺泡炎 ,2例穿刺病例见早期肺纤维化及肺泡腔机化。SARS肺外器官 ,2例病程 <12dSARS病例免疫器官呈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及单核细胞样免疫母细胞反应性增生 ,骨髓组织内单核 粒细胞系统相对抑制 ,而 4例病程 >2 1dSRAS病例脾脏中央动脉周围T淋巴细胞增生 ,骨髓像大致正常。体内SARS CoV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和靶器官 ,其中肺脏为主要靶器官 ,支气管、肾、肾上腺、心肌、胃肠道、淋巴组织及睾丸等也为靶器官。肺组织内以CD8+ 细胞浸润为主 ,杂以少数CD4 + 细胞 ;淋巴结及脾脏中CD3+ 、CD4 + 、CD8+ 和CD2 0 + 淋巴细胞亚群呈不同程度减少及比例失衡 ,而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在评价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上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1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ARFI技术对肝脏的实时超声弹性进行测量,患者均进行肝活组织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与肝脏的实时超声弹性测值进行比较,计算ARFI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取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时为最佳界限值.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比较根据数据是否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来选择采用参数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S1 ~ S4期的ARFI平均值分别为(1.26±0.27) m/s(n=36)、(1.45±0.51) m/s(n=31)、(2.01±0.54)m/s(n=27)和(2.28±0.82) m/s(n=14),组间比较,秩和检验KW=42.307,P<0.01.肝脏ARFI测值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P<0.01.ARFI技术诊断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S≥2,S≥3和S=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863和0.880.结论 ARFI可较准确的定量评价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比较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安慰剂治疗HIV感染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868例未用过干扰素或利巴韦林治疗的HIV感染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加利巴韦林(800mg/d)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病理学分析不明原因肝脏疾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方向。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4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442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患者行肝脏穿刺术,应用CHISS2004统计学软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86%的患者通过病理学分析可明确临床诊断。ALT升高的肝脏疾病在各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少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为主;青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为主;男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女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胆红素升高的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以及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少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青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男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女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此两段作者没有翻译)结论病理学分析在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至关重要,不同原因所致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对40例N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肝组织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并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和丙型肝炎(HCV)患者各20例作对照。90%NASH患者肥胖,血浆总蛋白平均水平高于ASH。NASH的组织学改变类似ASH,但有些组织学改变如脂肪变性、汇管区的炎症程度,Malloy小体和空泡状核的出现频率等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ASH有其相对的病理特征:大小泡混合型脂肪变性,以大泡为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常见,气球样变性的细胞胞资浆内有嗜碱性的细颗粒;肝小叶内炎症,不典型的Malloy小体,汇管区周围易见空泡状核细胞。多数NASH患者的肝小叶中央区有不同程度的窦周纤维化。NASH有一些相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能对NASH作出肯定的诊断,其中病理活检仍然是诊断NASH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