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7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毒邪分为外感之毒与内生之毒,消渴病可理解为糖类等生理物质代谢障碍滞于体内,蕴生内毒,阻滞气、血、津液运行,对人体造成损害。络脉连接脏腑,沟通表里,灌注气血,荣濡周身,目络通畅则神光发越、视物清明。本文基于毒邪学说与络脉学说,从毒损目络角度阐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解毒通络法在PDR术后的应用,从新的视角探讨PDR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术后的中药治疗方式,为PDR围手术期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腺性膀胱炎(CG)与膀胱癌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CG (CG组)和70例膀胱癌(膀胱癌组),均于术前接受盆腔平扫和三期增强CT扫描。分别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图像上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按7∶3随机将患者分入训练集与测试集。对各期CT影像组学特征数据行归一化处理,以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法(mRM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及5折交叉验证进行特征降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效能差异,以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结果分别基于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了模型1、2、3、4,各纳入4、7、5及6个特征;其鉴别诊断CG与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且Delong检验表明不同模型间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2在测试组的AUC=0.939,高于其他模型。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模型2用于临床鉴别CG与膀胱癌的净获益最高,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2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集:χ~2=8.75,P=0.36;测试集:χ~2=4.72,P=0.79);校正曲线显示模型2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基于各时相盆腔CT影像组学模型均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CG与膀胱癌,其中基于动脉期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双歧杆菌对人肠腺上皮细胞 β 防御素 2基因的激活作用及其活性组分。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和Northern杂交检测HT 2 9细胞hBD 2mRNA的表达 ;采用超声破碎细胞、超速离心、蛋白萃取等方法分离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质成份。结果 :RT 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 ,在正常培养条件下HT 2 9细胞无可见的hBD 2mRNA表达信号 ,但在双歧杆菌菌体、细胞壁和胞壁蛋白刺激下均检测出显著的hBD 2mRNA表达。结论双歧杆菌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hBD 2基因的表达 ,双歧杆菌胞壁蛋白可能是其诱导作用的活性组分。双…  相似文献   
14.
以5%乙酸冲洗正常人膀胱,获得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抗菌实验分析表明,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中有一条主蛋白带(称之为HBP)对致病性大肠杆菌ML-35P株有抗菌活性。以超滤方法对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分子量低于1×10~4的超滤纯化样品,其中主要含HBP。琼脂糖弥散法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超滤纯化样品对大肠杆菌ML-35P株、绿脓杆菌ATCC278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株及血链球菌S_34Sr株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采用Tricine-SDS-pAGE鉴定,超滤纯化样品主要显示为两条分子量分别为6.7×10~3和8.5×10~3的多肽。研究结果首次提示,人膀胱粘膜内存在抗菌活性很强的内源性抗生肽,是膀胱抗感染防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新西兰家兔腹腔渗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提取酸溶性组分,经制备性AU-PAGE获得纯化的防御素(NP1和NP2),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3kd左右。以HL-60细胞作靶细胞,当NP1或NP2在100μg/ml浓度时,可杀死60%以上的HL-60细胞。NP1(260μg/ml)还可直接灭活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使病毒感染滴度降度98.2%和90%。本研究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 H N P1 )的 c D N A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 Babe Neo H N P1导入无血清培养的人和兔的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法,在核酸水平检测 H N P1 在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在人和兔的转染上皮细胞中均可检测到 H N P1m R N A 的表达,而在未转染的上皮细胞中 R T P C R检测结果呈阴性。这一结果与作者先前用免疫组化法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的结果一致,并证明p Babe Neo H N P1 转染至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后能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β-防御素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制及其转基因防治粘膜感染的研究,作者克隆了大鼠β-防御素rBD-1 cDNA。从大鼠肾脏组织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大鼠β-防御素rBD-1cDNA,并重组到pGEM-T Easy 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所克隆的cDNA片段为大鼠β-防御素rBD-1 cDNA。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16株猪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进行PCR扩增,结果在12株沙门氏菌的质粒上扩增出特异性产物,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较高,达97.7%~98.7%,建立tetC基因的PCR检测技术,为沙门氏菌对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青黛散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黛散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对其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青黛散有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青黛散可有效对抗实验性结肠性溃疡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