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可有效地缓解、消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症状。笔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一、临床资料HOCM患者 5例 ,女 1例 ,男 4例 ,平均年龄 (4 7 5± 4 8)岁 (32~ 6 5岁 ) ,明确HOCM 2~ 5a不等 ,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症状 [胸闷、气促、心绞痛和 (或 )晕厥 ]控制不理想 ,耐力下降 ,心功能Ⅲ~Ⅳ级。入院后患者同意行PTSMA ,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平均为 75 (30~ 110 )mmHg (1mmHg =0 133kPa) ,术后LVOTG消失 3例 ,2例…  相似文献   
202.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分为3组:1组为服用原有降压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停药,换用氯沙坦者14人;2组为原有降压药物效果不佳(BP≥140/90mmHg)直接加用氯沙坦者12人;3组为原发高血压未用降压药物者4人。3组均以氯沙坦50mg.qd为起始剂量,第4周平均血压≥140/90mmHg者加用双克尿噻12.5mg.qd。结果:1组换用氯沙坦50mg.qd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时代及DES时代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本研究选取DES时代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70例(包括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和本次入院新诊断糖尿病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两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CI组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CABG组(0.5%比4.1%,P=0.001),主要为死亡率较低(0.5%比3.3%,P=0.012)。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92.6-I-121.3d及581.5-I-148.3d,两组随访率相似(92%比89.7%,P=0.311),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有增高趋势(14.2%比9.0%,P=0.056),主要为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较多(8.5%比2.1%,P=0.001),随访中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在广泛使用DES的时代,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主要为院内死亡率低。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4.
肌钙蛋白T检测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肌钙蛋白T(cTnT)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18例稳定心绞痛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测定,并观察住院期间的心性事件发生率。结果60例UAP患者中32例(53%)cTnT≥0.3μg/L,明显高于余28例(分别为0.75±0.24μg/L和0.12±0.04μg/L,P<0.001),但CK、CK-MB差异并无显著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cTnT升高组30天内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TnT正常值(43.8%比7.1%,P<0.01);对上述心脏事件,定量cTnT检测的敏感性为87.5%,阴性预期值达92.9%,准确性为66.7%。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cTnT升高对判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