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GF-β1的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比及阳性指数,对骨痂中TGF-β1mRNA的分布和含量进行量化分析,对RIN与不锈钢接骨板(SPL)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折早期,RINA组和SPL组局部的细胞及间质中TGF-β1mRNA均无表达;7d后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中有TGF-β1mRNA阳性表达。两组TGF-β1mRNA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比及指数术后14d最高,28d最低,同期比较除阳性面积比术后7d其余RIN组均高于SPL组,组间差异显(P<0.05,P<0.01),结论:RIN较SPL更能促进细胞合成分泌TGF-β1,有利于胫骨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 d 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Cor、Ang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ThyPRO39、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甲状腺切除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应激反应,加速术后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医疗纠纷发生和持续过程中,都有患方当事者和围观群众,他们对其他人进行传播的方式和时间是对医院形象损害的最主要体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233例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院的评价及其传播行为,研究医疗纠纷中患方传播因素对医院外在和内在形象的负面影响,并就这些影响和涉及到的医院危机管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0引言近年来,早期康复训练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多数作者认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疗效较好,而且,脑梗死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康复技术才能达到好的疗效。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7-05/1999-10,本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发病后1个月内、无意识障碍、无失语、并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的脑梗死患者38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28岁;病程8~30d,平均16d。药物治疗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  相似文献   
35.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族多功能的蛋白多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为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如何是判定内固定材料优劣的一个重要评定指标.目的通过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后骨折愈合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细胞内定位,借此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1-07在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42只,所有动物均随机抽取,雌雄不限,按内固定物分成两组矩形髓内钉组;不锈钢接骨板组,每组动物21只.方法以矩形髓内钉与不锈钢接骨板固定兔胫骨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内固定部位为兔左胫腓骨交界下2mm处.手术前后用市售动物颗粒饲料分笼喂养,饮用自来水,自由活动,不用外固定.每组动物于内固定手术后1,3,7,14,21,28 d分别处死3只,取骨折端骨痂及周围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和原位杂交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观测并记录组织切片中不同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染色阳性强度和阳性面积比,显示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分布和含量.结果共用实验动物42只,腹泻死亡3只,伤口局部感染骨外露3只,共6只未纳入结果分析,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各3只,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36只.①在骨折早期,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局部的细胞和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均无表达;7 d后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中有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表达.②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比及阳性指数术后14 d最高(12.36±0.58,0.19±0.05,2.35±0.20;10.24±0.65,0.13±0.03,1.33±0.10),28 d最低(4.24±0.57,0.06±0.02,0.25±0.08;3.31±0.27,0.03±0.01,0.10±0.02),同期比较除术后7 d阳性面积比外,其余矩形髓内钉组均高于不锈钢接骨板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矩形髓内钉较不锈钢接骨板更能促进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6.
于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间,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观察了以疼痛为主诉的病例113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3例患者中,颞颌关节功能紊乱56例,肩周炎18例,落枕5例,下腰痛17例,腱鞘炎3例,其他14例(如手指小静脉栓塞疼痛等)。其中男45例,女68例;年龄14~78岁,平均46岁;病程1~7d。均来源于门诊和相关科室转诊患者。采用北京三顿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立式)半导体激光治疗机。输出功率0~500mW,光束直径3nm。治疗时以探头光斑距痛点0.2~0.5cm处直接照射,每次选3…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了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4/2003-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2-79岁,脑梗死50例,脑出血20例,自愿参加本实验。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①康复治疗组:脑出血患者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等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的同时于平均病程(12.2±9.2)d开始进行为期6个月一对一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良姿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插握、桥式运动、床上转移、髋的控制);上肢、躯干及下肢的被动运动;坐卧位训练;面舌唇肌训练;呼吸控制训练;平衡控制训练;站位训练;各关节的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②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康复治疗组,而康复治疗师对其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或指导。③两组患者于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由同一医生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进行评定(包括与生活质量有关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等共29个问题)。结果:①病程1个月时:纳入的70例患者中有6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2例(有2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拒绝随访,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接近(P>0.05)。②病程3个月时:有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0例(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犤生理健康:12.94±1.58,11.00±2.30;心理状态:13.14±0.81,12.10±1.05;社会关系:14.92±0.74,14.25±0.87;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2.99±1.29,12.08±1.69;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32±0.48,2.84±0.6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32±0.55,2.56±0.72;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4.93±6.76,71.19±6.40,t=2.20~4.56,P=0.032~0.000犦。③病程6个月时:有6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29例(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亦均高于对照组犤生理健康:13.50±1.69,11.98±2.31;心理状态:13.36±0.93,12.38±1.51;社会关系:15.01±0.78,14.37±0.81;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4.06±0.92,12.75±1.35;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25±0.59,2.91±0.5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46±0.58,2.66±0.79;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7.57±6.24,72.90±6.33,t=2.39~4.48,P<0.020~0.000犦。结论:早期全面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在病程3,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
吴卫青  江一峰 《现代医院》2010,10(4):137-138
调查分析233名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院的评价及其传播行为,探讨医疗纠纷对医院外在和内在形象的影响,以及对医院形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150例,其中GDM孕妇75例(GDM组),健康孕妇75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GDM组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基础BMI、分娩前BMI高于健康对照组,身高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5,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产检发现有指标异常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