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患男性,22岁。因间断性头昏2年,血压升高1年,于2005年2月24日入院。患3个月前因头昏,去医院测血压高达170/100mm Hg(1mm Hg=0.133kPa),拟高血压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 Hg(上肢) 。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22.
普伐他汀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脉压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时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正在规则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60 mmHg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普伐他汀组(21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高血压病常规药物治疗,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20 m g/d),对照组不加用其他药物,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压、心率,以及脉压,血清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脉压没有明显的变化,普伐他汀组肱动脉收缩压、脉压有明显的降低(P<0.05),而舒张压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发现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慢复流、围手术期(急诊室至术后72h)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相关性与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性入选112例因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PTH与慢复流及VAs是否独立相关,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 结果 PTH是介入术中慢复流(OR=5.768, 95%CI: 1.808-18.402, P<0.01)及围手术期中高危VAs(OR=18.278, 95%CI: 4.881-68.445, P<0.01)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慢血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 (95%CI: 0.634-0.841, P<0.01),其截断点为PTH=65.5pg/ml,灵敏度75%,特异度72%;预测VAs时,AUC为0.837 (95%CI: 0.759-0.914, P<0.01),截断点为PTH=61.9pg/ml,灵敏度82%,特异度73%。 结论 血清PTH水平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慢复流及围手术期VAs有一定相关性,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4.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优缺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发性气胸为临床常见病,单纯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做到创伤小、痛苦少、完全排除残余气体而又不致患肺再次损伤,促使患肺早日完全复张,是治疗的主要目的。近年来我们尝试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治疗,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肺血管炎1例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68岁,因咳嗽、发热2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我院.门诊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示:两上、下肺斑片、索条状阴影,右侧后胸膜轻度增厚,在我院结核科诊为“肺部感染”、“两肺结核”,先后给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于6月22日复查胸部X线及CT示右上肺及两下肺后、侧胸壁出现多个结节状形如葡萄样阴影(CT值51~54Hu),伴有胸膜肥厚表现,病变呈明显进展,转入呼吸科.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下进行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16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先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外科手术,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组16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参数正常。所有患者均在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下顺利地完成了外科手术,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植入了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情况下,对伴有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安全、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头晕、心慌、胸闷7 d、加重2 h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无头痛、恶心、胸痛、出冷汗、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2 h前患者心慌加重伴恶心、呕吐、乏力,摔倒1次,无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28.
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75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胸痛15 h"于2010年12月13日收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右膝关节反复疼痛病史。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min,血压103/63  相似文献   
29.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7年"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在外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圣犹达公司),起搏频率60次/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此后门诊定期随访。3月前起搏器程控提示临近电池耗竭,建议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30.
生物标记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正引起大家的关注。钠尿肽已纳入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心肌坏死标记物、炎症介质、细胞外基质、神经激素等同样与心力衰竭存在相关性,但这些指标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