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目的制备鼠抗DDI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定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体外原核表达的DDI2蛋白,免疫BLA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明确该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成功制备了两株DDI2单克隆抗体细胞系2H3、2B2。表达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损伤组织中该蛋白表达增强,且高表达于门脉周围肝实质细胞,并主要表达于细胞核。结论 DDI2的表达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有关,损伤肝细胞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操作难度、手术效果、术 后并发症及后续胆汁对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实验猪8 头,将其分为经胃窦组和经十二指肠球部组,每组4 头。 在腹腔镜下实时观察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并于模型复制术后10 d 处死 实验动物,取吻合口及胃黏膜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两组均有3 头猪完全成功,两组操作成功率均为75%。 经胃窦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于经十二指肠球部组(21.67 min VS 26.67 min)(P <0.05),而胃黏膜损伤病理评分 总分高于经十二指肠球部组(8.33 分 VS 6.33 分)(P <0.05)。结论 猪动物模型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十二 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操作难度稍大,但术后并发症少,较经胃窦胆囊穿刺引流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单次服用甘露醇方案与分次服用甘露醇方案对结肠镜检查术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0例欲行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次服用甘露醇组和分次服用甘露醇组,每组300人。研究对象填写肠道准备表,结肠镜检查结束后由内镜医师进行肠道清洁度评分。结果对579例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次服用甘露醇组的BBPS评分高于单次服用甘露醇组(P0.01);分次服用甘露醇组的OBPS评分低于单次服用甘露醇组(P0.05)。分次服用甘露醇组与单次服用甘露醇组相较,恶心及腹胀发生的情况较少(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分次服用甘露醇方案的肠道准备效果优于单次服用甘露醇方案,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主动脉瘘患者的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内镜及CT表现,并对患者食管主动脉瘘病变的内镜超声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易发生转移以及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的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诊断及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1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了20次内镜治疗,术前及术后均进行了内镜超声检查,依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结果 在20次的治疗中,单纯套扎治疗8次,单纯硬化治疗5次,套扎加硬化7次.内镜超声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正确率为100%.12例病人中有8例术后随访3个月,未再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4例病人于术后1~2个月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可正确区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类型,对选择采用硬化治疗或套扎治疗及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提供依据,对治疗和预防出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其有诸多不良反应。内镜超声引导下透壁胆囊引流术(EUS-GBD)具有微创、保留胆囊、操作安全等优势,适用于不能耐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保胆意愿的胆石症患者或晚期恶性肿瘤伴远端胆管梗阻的内镜下保守治疗。本文就EUS-GB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分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上大多为自限性,但SAP患者死亡率高,可达20%~30%。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SAP生存率的关键。临床需要快捷、简便的指标用于早期诊断AP,并鉴别MAP和SAP。本研究联合检测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MI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以了解在AP早期诊断及SAP和MAP鉴别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EUS和ERCP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内镜下胰管取石确诊35例胰腺结石患者的EUS和ERCP检查结果.结果 35例中ERCP诊断27例(78.3%),8例诊断不明.伴有胰实质结石的4例患者ERCP均未能对胰实质结石做出诊断.而EUS诊断33例(94.3%),其中4例胰实质结石全部显示,2例胰管小结石未能诊断,EUS和ERCP联合检查全部35例均获得诊断.结论 ERCP联合EUS可提高胰腺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