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8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热疗联合顺铂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厉有名  陈卫星 《浙江医学》1998,20(12):739-740
为研究顺铂及同时合并43℃30min热疗作用下胃癌细胞的凋亡过程,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AO染色、DNA微电泳及电镜观察,发现人胃癌MKN 45细胞在25mg/L浓度的顺铂作用2h、43℃30min热疗作用及两者同时作用下,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电镜观察到凋亡的细胞表;现DNA微电泳呈拖尾现象,提示凋亡细胞内DNA片断化;凋亡细胞AO染色呈阳性反应,且顺铂与热疗共同作用时AO阳性率高于两者单独作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单独作用时AO染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热疗与顺铂合用时对人胃癌细胞的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最成熟的假说是Day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1],但并不能圆满解释NAFLD的所有临床现象.  相似文献   
93.
幽门螺杆菌环境压力下的蛋白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很多从蛋白组学水平的研究发现其在不同生理状态及环境压力下的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此文从酸应激、氧应激、缺铁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它通过对目标mRNA的剪切和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对动植物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肿瘤形成,免疫反应,个体发育等病理生理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部分miRNA在NAFLD中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表达,此文就miRNA的生物学特征及与NAFLD的关系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高同型半胱氨酸均是颈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酒精性肝病形成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HIF1-α mRNA表达阳性率为62.5%(5/8),对照组为16.7%(2/12),x~2=3.94,P<0.05。两组大鼠肝脏HIF1-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别为3.13±0.83和0.83±1.27,差异有非常显著必,t=4.88,P<0.01。结论 HIF1-α在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表达明显增高,缺氧是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bleb nevus,BRBNS)是以皮肤和内脏多处海绵状血管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生率仅为1:14000,早在1860年由Gascoyen首次报道,1985年Bean进一步详细描述了该类疾病,并将之命名为BRBNS,也有人称之为Bean综合征。2005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2例由胶囊肠镜诊断的BRBNS,现结合近10年国内报道的12例BRBN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8.
宫颈机能不全主要由于急产造成宫颈撕裂、手术中宫颈过度扩展及宫颈过度电灼造成,是习惯性流产、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原因之一。1995年5月至2003年5月,我院收治2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肝脏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根据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可将NAFLD分为单纯性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却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已成为目前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00.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在美国,药物性肝炎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