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 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5、P10、P25、P50、P75、P90、P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 (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 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  相似文献   
42.
正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ICAO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加取栓术,达到血运重建的目的,减少ICAO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术前血管超声的精准化评估,将提高CEA血运重建的成功性。一、ICAO与临床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并发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常见危险因素与PFO在脑缺血发生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70岁CICVD患者,将其中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PFO组和非PF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与PFO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共102例,其中PFO组61例(59.80%),非PFO组41例(40.20%)。PFO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阳性者所占比例(31.1%)高于非PFO组(9.8%)(P=0.011)。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与CICVD患者伴有PFO具有相关性(r=0.251,P=0.011)。结论 CICVD并发PFO比例较高,PFO的存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包括对腋窝淋巴结的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d issection,ALND),但在临床上,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约7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认为对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无任何治疗作用。同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会引起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进步,在预测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避免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患者的死亡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2011年9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02例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6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统计术后死亡患者例数及其死亡原因,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有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术后并发症对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吸烟患者所占百分数分别为32.9%、1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死亡组与生存组男性、70岁以上所占百分数分别为100%、89.8%,25.0%、25.7%;两组在性别、高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伴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无症状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的百分数分别为3.0%、0%,差异无显著性。mRS评分<3分的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所占百分数分别为91.4%、100%,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脑出血发生率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为2.0%、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术区血肿发生率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为6.9%、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9)。而术中转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栓子的数量≥20、心脏并发症、术后脑梗死等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所占百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既往有吸烟史、术后并发脑出血或术区血肿的患者CEA死亡率升高,术前详细评估,积极预防术后脑出血及术区血肿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经血管内方法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14例患者中9你是2001年以前的病例,单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术,而2001年5例患者全部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采用球囊扩张的9例患者成功扩张5例,从术前平均狭窄67%扩张到术后的18%,2例由于球囊到位困难而放弃,2例患者出现与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该5例手术成功的患者,经过平均2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平稳,无卒中发生。5例近期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4例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85%下降到术后的平均10%,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加。1例在支架到位后出现血管破裂。短期随访无卒中再发作(3-5个月)。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对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有效,技术可行。支架血管内成形术虽然刚刚起步,更有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47.
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CVT)的脑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Doppler超声对患者进行脑静脉血流动力学前瞻性研究,测定51例患者(分3组)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Vmax)。第一组为33例CVT,除诊断性探测外,对其中12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行动态监测;第二组为11例存在颅内压增高而无CVT者;第3组为6例脑静脉窦结构变异而无CVT者。对3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证实诊断。结果第一组BVR和DMCV流速分别为( 64 6±22 9 )cm/s和( 70 7±28 6 )cm/s,明显高于正常值(P<0 01),但不受颅内压变化的影响(r=0 06, P>0 05),经溶栓治疗两静脉流速明显下降(P<0 01);第二组两静脉流速分别为(11 4±2 7)cm/s和(10 2±2 8 )cm/s,均在正常范围(P>0 05 ),不受颅内压变化的影响(r=0 053,P>0 05 );第三组两静脉流速分别为(12 0±4 6)cm/s和(11 1±6 8)cm/s,均在正常范围(P>0 05)。结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发现,BVR或DMCV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是CVT特征性表现,不受颅内压增高及脑静脉窦结构变异的影响,可为CVT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无创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8.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病变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再通患者的近、远期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动脉闭塞性病变,并接受CEA治疗的患者共107例,其中次全闭塞(颈动脉狭窄率95%~99%)63例,完全闭塞44例。记录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采用门诊随访、电话跟踪的方式,超声随访手术再通患者术后1周及3、6、12、24个月的情况,记录CEA术后患者临床预后、血管再狭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1)107例患者手术后再通86例(80.4%),未通21例(19.6%)。术后30d内卒中及死亡发生率为4.7%(5例),其中次全闭塞组发生率为4.8%(3例),完全闭塞组为4.5%(2例)。(2)术后1周内再通患者的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血管搏动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分别为(120±39)cm/s比(60±17)cm/s,(50±18)cm/s比(33±11)cm/s和0.96±0.20比0.6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颈动脉超声显示再通患者原病变局部血管内径均较术前增宽[分别为(4.4±1.1)和(3.6±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超声随访颈动脉再通患者69例,时间为1~60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术后1~6个月血管通畅比率95.6%(66例),6~12个月血管通畅比率94.2%(65例),12~24个月血管通畅比率94.2%(65例),2年以上血管通畅比率91.3%(63例)。结论血管超声可对颈动脉闭塞性病变CEA后血管再通患者进行近期及远期的跟踪随访,判断血流改善程度,及时发现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年龄≥55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中各选出一个社区,选取1557人(男706人,女851人)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1mm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8.4%。其中单纯IMT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至少一处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3%、38.9%和5.6%。②单纯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1.3%比84.5%;40.1%比28.7%,7.7%比3.9%),均P〈0.01。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男性65—69岁年龄段检出率增长最快,女性则为70~74岁年龄段。③城市居民颈动脉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7.7%和7.4%,高于乡村居民的87.1%、31.9%和4.7%,P〈0.05。④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57.4%、22.2%、20.5%和34.1%)均高于乡村(39.6%、8.6%、12.1%和13.0%),而吸烟的比例低于乡村(15.5%比30.4%),均P〈0.01。结论北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