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印鼠客蚤实验室种群的羽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蚤传疾病的传播机制、蚤的生理毒理、杀蚤剂的药物开发等研究提供材料.我们用印鼠客蚤的实验室种群进行蚤的羽化规律研究。该种群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小白鼠作为供血动物。结果表明,在每1000只蚤的繁殖体系中,供血10天后,子代蚤羽化开始的前4天,雌虫占全部成虫的98.6%;羽化的第9、10天为高峰,雌性的日羽化指数(日羽化率×日雌性比)分别为7.3%和6.7%,第14天以后逐渐下降;羽化开始的第5天后,雄蚤的羽化量逐渐增加,到第14天达到高峰.日羽化指数占全部成蚤的5.9%。成蚤日累计羽化率随时间的变化为“S”型。雌性印鼠客蚤的羽化数量与时间呈负相关。可见,印鼠客蚤的雌性个体比雄性发育快,分别存在不同的羽化高峰,两个高峰重叠,延长成蚤羽化高峰日。关键词印鼠客蚤;实验室种群;羽化规律;性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水体高温处理不同阶段幼虫后对埃及伊蚊成虫体型、体重和性别比例的影响,探究水体高温对埃及伊蚊这些特征产生影响的关键龄期.方法 将不同龄期埃及伊蚊(卵期、1~4龄幼虫)置于36℃水浴中,使埃及伊蚊在水浴锅中度过一个龄期后,移至标准条件下[温度(25±1)℃,湿度(75±5)%]常规饲养,羽化为成虫后记录雌雄蚊数量,60℃烤箱中干燥15 min测量翅长及体重;同时将同批埃及伊蚊(分别按卵、1~4龄幼虫)置于饲养室常规饲养得到标准值.结果 高温作用2~4龄幼虫,其长成的雌蚊翅长明显小于正常值;2龄和4龄幼虫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雌蚊体重下降,而卵期、1龄和3龄体重下降不明显;3龄和4龄受高温作用后发育的成虫中雌蚊比例升高,雄∶雌分别为0.88和0.95,2龄幼虫则情况相反,雄∶雌=2.43∶1.结论 埃及伊蚊不同阶段受高温作用的影响不同,卵期和1龄幼虫受高温影响较小,2~4龄受高温影响较大,说明2龄雌性埃及伊蚊是发育的关键阶段,而3龄雄性埃及伊蚊是发育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03.
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综合防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综合防制的概念已为广大除害防病工作者所接受,并确立为除四害的基本方针,但在具体实施中则往往碰到不少困难,尚需在实践中加强调查研究,以探索出经济有效的防制方法。依据我们1995~1996年在天门市进行的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试验的成功经验及目前鼠类防制现状,从求是出发,对鼠类防制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1 采取综合防制的必要性通常适宜于居民区大规模家鼠防制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和生态学防制。我国目前城镇居民区的鼠害防制,多采用药物灭鼠,1年1次或1年两次。我国以往的家鼠防制工作是成功的,尤其是80年代…  相似文献   
104.
动物饲养场杀它仗灭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饲养场环境复杂,饲料丰富、质量高,是鼠类侵袭、繁殖的理想场所;更因其中繁殖的大白鼠、小白鼠、地鼠、沙鼠等实验动物,与野生鼠习性相似,给灭鼠造成更大困难。为验证杀它仗的灭鼠效果,我们于1997年4~5月选一动物饲养场做了现场灭鼠试验。1样品及来源杀它仗蜡块毒饵,蓝色、椭圆形,美国氰胺公司产品,氰胺(中国)有限公司提供。2试验方法2.1灭效评定方法以粉迹法分别于投药前、后(2周、4周)测定鼠密度,用鼠密度降低百分率作灭鼠效果指标。一般每15m2房间放20cm×20cm粉块2个,大型房间沿墙每隔5m投1块。2.2投药方法3个蜡…  相似文献   
105.
李贵昌  刘起勇 《疾病监测》2018,33(2):129-138
恙虫病是由恙螨叮咬而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主要在亚洲东南部地区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恙虫病在军队中的流行导致部队大量减员而受到重视,二战后其相关报道逐渐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恙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恙虫病不仅在传统流行地区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地区不断扩大,甚至在中东、非洲、南美洲和欧洲等非传染病流行地区或国家开始出现病例或动物感染,可能成为当地新发传染病。鉴于我国恙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将其重新列为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以降低其在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6.
巴尔通体病是由巴尔通体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大类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巴尔通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特别是在啮齿动物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疾病,呈全球性分布,威胁人类健康。啮齿动物作为其最大宿主群在全球广泛分布,是致病菌株来源的潜在风险源。为了解全球鼠传巴尔通体的流行现状和特点,以鼠传巴尔通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流行情况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全球鼠传巴尔通体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2016年我国23个省份媒介伊蚊密度监测资料,为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登革热中转支付项目媒介伊蚊监测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媒介伊蚊密度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2016年我国媒介伊蚊密度及其密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6年我国总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3.80,总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MOI)为6.12。Ⅰ类省份中,云南6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海南6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和10月下半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福建6-10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浙江7月上半月和8月上半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广西3月下半月、4月上半月、5月下半月以及6-8月BI处于传播低风险;6月下半月MOI达到传播高风险。广西和广东BI与同期MOI呈正相关,广西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与同期BI和MOI均呈正相关。Ⅱ类省份重庆、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10月平均BI均达到传播低风险;自6月开始安徽和四川BI达到传播低风险;上海和江苏7-8月BI达到传播低风险。贵州5-10月、湖南6-9月和河南6月及8-9月MOI达到或超过传播低风险。湖北6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Ⅲ类省份陕西6-8月和河北8-9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山东8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山西7-9月BI达到传播低风险;北京仅9月MOI达到传播低风险。诱蚊灯法白纹伊蚊密度为0.30只/灯次,密度高峰在7-8月。广西、重庆和湖北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超过2只/顶h。结论 2016年,我国不同类型媒介伊蚊分布省份不同月份传播风险不同,总体南方Ⅰ类省份传播风险高于北方。建议各监测省份应继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特别是南方重点省份,为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掌握拉萨市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动态,为该市媒介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拉萨市城区不同方位选取调查点,以诱蚊灯法、人帐诱法及人工小时法捕获蚊类,用形态学和多重PCR方法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拉萨市蚊类包括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和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2009、2012年人帐诱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9.57和3.06只/(帐·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934,P〉0.05)。2009、2012年人工小时法总蚊密度分别为62.10和7.90只/人工小时,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874,P〉0.05)。2012、2013年诱蚊灯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47和0.20只/(灯·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居民区蚊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_1.3=1.503,P〉0.05)。2012年诱蚊灯法捕获的105只蚊虫中,经多重PCR鉴定,36只属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纯合子(34.29%),69份出现杂交(65.71%)。结论拉萨市存在较稳定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蚊密度相对较低,提示该地区存在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应对该地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开展监测与风险评估,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白纹伊蚊卯在滞育以及冷暴露条件下,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的表达情况,探究Hsp70在增强白纹伊蚊卵耐寒性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无冷暴露的非滞育卵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白纹伊蚊滞育卵和非滞育卵Hsp7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室温25℃条件下,滞育卵与非滞育卵表达的Hsp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92)。与对照组相比,冷暴露后蚊卯Hsp70表达量均增加,且滞育卯Hsp7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滞育卵的表达量,分别是其对照组的16.44和5.22倍。结论Hsp70并不是白纹伊蚊滞育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冷暴露的恢复期表达量上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在杀灭蚊虫中搭配使用的效果。方法应用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烟雾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普通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不同灭蚊方式单独或综合运用,在喷药前后对蚊虫密度采用动物帐诱法、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进行监测,确定不同喷药方法的灭蚊效果。结果滞留喷洒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对室外蚊虫活动无明显影响;超低容量喷雾也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室外诱蚊灯法监测的蚊虫密度通常会增高,动物帐诱法监测的蚊密度会降低。结论同时使用滞留喷洒和超低容量喷雾,可以提高蚊虫控制效果;羊帐诱法是评价超低容量喷雾现场灭蚊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