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目的 探讨血脂、血清铁、铁蛋白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 对127例冠心病患者及132例中老年对照组进行了血脂、血清铁、铁蛋白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铁蛋白(SF)、血清铁(Fe)及脂蛋白(a)[L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DL-C)、栽脂蛋白A1(apoA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水平LDL-C、apoB、TC、LP(a)、SF、Fe以及低水平HDL-C和apoA1有明显的冠心病高发危险性,故在临床上测定血脂和血清铁、铁蛋白对中老年CHD的诊断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2.
目的观察在不同温度下七氟醚对离体大鼠心肌电兴奋性及电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80~360 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各组均用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30 min;35℃低温组(H_1组)、32℃低温组(H_2组)分别继续灌注35℃K-H液及32℃K-H液30 min;七氟醚组(S组)继续灌注含1.0 MAC七氟醚饱和的37℃K-H液30 min;35℃低温联合七氟醚组(H_1S组)和32℃低温联合七氟醚组(H_2S组)分别继续灌注含1.0MAC七氟醚饱和的35℃K-H液及32℃K-H液30 min。于平衡灌注末、继续灌注30 min时记录HR。测量继续灌注30 min时有效不应期(ERP)及房室结2比1阻滞点(2∶1B),并计算传导速度(CV)。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_1组及H_1S组继续灌注30 min时CV、ERP及2∶1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2组及H_2S组继续灌注30 min时CV明显减慢、ERP明显延长及2:1B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H_2S组继续灌注30 min时CV明显减慢、ERP明显延长、2∶1B明显降低(P0.05);与H_1组比较,H_2组及H_2S组继续灌注30 min时CV明显减慢、ERP明显延长、2∶1B明显降低(P0.05);与H_2组比较,H_2S组继续灌注30 min时CV明显增快、ERP明显缩短(P0.05),而2∶1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2S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H_2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抑制低温引起的心肌电兴奋性降低并稳定电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低温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3.
目的 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和苏醒时间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知网、维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查找有关Dex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6项RCT,1 280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 ① 主要结局指标:Dex降低盆腹腔手术[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CI为-18.59(-22.46^-14.72),P〈0.05]、其他类型手术[-17.41(-25.70^-9.12),P〈0.05]拔管即刻MAP;降低拔管即刻HR,盆腹腔手术及其他类型手术的WMD及其95%CI分别为[-19.18(-26.59^-11.76),P〈0.05],[-11.86(-22.21^-1.51),P〈0.05];Dex并不延长睁眼时间[WMD=0.40,95%CI(-0.04~0.83),P=0.07]和拔管时间[WMD=0.33,95%CI (-0.08~0.75),P=0.12]。② 次要结局指标:Dex可降低拔管期躁动[合并效应的比值比(odda radio, OR)=0.17,95%CI (0.08~0.34),P〈0.05]、呛咳[OR=0.19,95%CI (0.10~0.36),P〈0.05],但并不减少恶心呕吐[OR=0.51,95%CI (0.16~1.64),P=0.26]。 结论 Dex辅助全身麻醉可抑制高血压患者拔管心血管应激反应,改善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54.
目的观察低温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大鼠心房肌电稳定性的影响,以此探讨电稳定性在低温缺血-再灌注促进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将制备成功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8例。C组K-H液(37℃)平衡灌注120 min。IR组K-H液(37℃)平衡灌注30 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停搏30 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10 ml/kg),停搏60 min时再次灌注K-H液(37℃)30 min。记录平衡灌注30 min(T_0)、C组平衡灌注105 min/IR组再灌注15 min(T_1)和C组平衡灌注120 min/IR组再灌注30 min(T_2)时右心房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MAPD_(90))。记录T_2时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RP)、ERP与MAPD_(90)比值(ERP/MAPD_(90))、诱发房颤的最大起搏周长(AF-PCL _(max))和房颤诱发率。记录C组平衡灌注90 min/IR组再灌注即刻后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IR组MAPD_(90)明显延长(P0.05)。T_1—T_2时IR组MAPD_(90)明显长于C组(P0.05)。T_2时IR组ERP、AF-PCL_(max)明显长于C组(P0.05),ERP/MAPD_(90)明显小于C组(P0.05),房颤诱发率明显高于C组(P0.05)。在C组平衡灌注90 min/IR组再灌注即刻后,IR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低温缺血-再灌注通过增加心房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有效不应期和诱发房颤的最大起搏周长,降低有效不应期与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的比值,使心房肌电稳定性降低,从而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5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左室重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521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血尿酸、左室重量指数、血脂、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史及其他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血尿酸和左室重量指数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除血脂、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血尿酸和左室重量指数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2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6.
目的 探究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26及其潜在靶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4组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0、0.01、0.1、1.0μg·mL-1)的脂多糖处理24 h;确定100 ng·mL-1为最佳诱导浓度,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氢气组、模型+阿托伐他汀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RT-qPCR检测miR-126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在HUVEC中的表达。结果 采用100 ng·mL-1脂多糖可成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氢气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上调miR-126的表达,下调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效果与阿托伐他汀相近。结论 氢气可能通过上调miR-126的表达来发挥促进HUVEC增殖和抑制黏附分子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7.
目的:观察电针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电传导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IR组开胸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开放冠状动脉后再灌注30 min; EA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对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干预30 min。记录冠状动脉结扎前(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血压(MAP),记录T2时的传导速度(CV)、有效不应期(ERP)与心律失常评分,计算激发波长(λ,λ=ERP×C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与EA组T1、T2HR及MAP降低,CV、ERP与λ降低,Cx4...  相似文献   
458.
目的明确血液学表型与常规基因型不符的疑似罕见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基因型,探讨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血液学表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患者资料,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一代测序法(Sanger测序)对疑似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的84例患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回顾性分析检出的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红细胞(RBC)参数及血红蛋白(Hb)电泳结果。结果检出罕见α与β珠蛋白基因变异携带者13例,共计10种类型:6种α珠蛋白基因变异分别为香港型缺失(HKαα)、3’UTR+47(G>C)、IVSⅠ-21(C>G)、CD114 CCC>GCC、CD59 GGC>CGC、HbA2:c.-24C>G;4种β珠蛋白基因变异分别为CD54-58(-TATGGGCAACCCT)、-28(A>C)、IVSⅡ-300-308(AAAAAAAAA>AAAAAAAA)、IVSⅡ-47(G>C)。HKαα、CD114 CCC>GCC、CD59 GGC>CGC合并HbA2:c.-24C>G杂合子、IVSⅡ-300-308(AAAAAAAAA>AAAAAAAA)、IVSⅡ-47(G>C)携带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正常,其中HKαα、IVSⅡ-47(G>C)携带者Hb电泳表现为正常,其余变异类型携带者血红蛋白A2(HbA2)和(或)血红蛋白F(HbF)升高;3’UTR+47(G>C)、IVSⅠ-21(C>G)携带者MCV、MCH、HbA2均下降;CD54-58(-TATGGGCAACCCT)、-28(A>C)携带者MCV、MCH均下降,HbA2、HbF升高。结论罕见珠蛋白基因变异中,HKαα携带者表现为血液学表型正常的α-地中海贫血;CD54-58(-TATGGGCAACCCT)、-28(A>C)携带者表现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其余变异类型中,CD114 CCC>GCC、CD59 GGC>CGC为极其罕见的异常血红蛋白,不影响红细胞参数;3’UTR+47(G>C)、IVSⅠ-21(C>G)、IVSⅡ-300-308(AAAAAAAAA>AAAAAAAA)、IVSⅡ-47(G>C)在HbVar数据库中暂无相关信息,前两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后两者红细胞参数正常,均有待进一步的家系验证。  相似文献   
459.
目的 对孕期母体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的胎儿染色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异常染色体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至2021年两年因孕期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58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649例,脐静脉穿刺9例,均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其中核型分析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和较大的结构异常,而CMA主要用于检测染色体较小的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微小缺失和重复,即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将检测出的异常染色体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组简称核型异常组,另一组为CNVs异常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组简称CNVs异常组。结果 658例孕妇有74例染色体检测结果异常,检出率为11.25%,其中核型异常组为33例,占比约5.02%,而CNVs异常组为41例,占比约6.23%,明显高于核型异常组。结论 孕期母体血清学筛查异常不仅对染色体数目异常和较大的结构异常有提示作用,对染色体较小的结构异常即CNVs提示作用似乎更大。  相似文献   
460.
目的 探讨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室肌电传导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2~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离体心脏灌注模型16个,随机分为两组(n=8),正常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37℃K-H液120 min;低温缺血再灌注组(IR组):持续灌注37℃K-H液30 min后停止灌注60 min,随后再灌注30 min。分别在持续灌注15 min(T0)、持续灌注30 min(T1)、再灌注15 min(T2)、再灌注30 min(T3)时点采集心率(HR)、传导速度(CV)和电传导图并记录心律失常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后左心室前壁组织应急诱导磷蛋白1(STIP1)、连接蛋白43(Cx4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IR组:在再灌注期间,有7例发生心律失常;在T2、T3时点与T0和T1比较,HR、CV明显降低(P <0.05)且传导方向呈发散改变。与C组比较,IR组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