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6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心肌灌注特点 ,探索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阻断的显示情况。方法 :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 ,分析其特点 ,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 ;同时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阻断的情况。结果 :犬心肌正常灌注量为 ( 69.3±1 3 .9)ml·1 0 0g- 1·min- 1、达峰值时间 ( 1 2 .8± 2 .1 )sec。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MSCT心肌灌注表现为灌注量减低 ,时间密度曲线低平 ,延迟 1 0min扫描局部心肌密度无显著改变。结扎 4h后 ,局部心肌呈明显延迟增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断。结论 :MS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的阻塞状况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方向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将是新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学科,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向,将促使医学科学进一步向微观和宏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展望——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现代医学影像是在以X线成像技术为主的放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0世纪 4 0年代末期电子技术迅速发展 ,50和 60年代超声和放射性核素相继应用于临床。 1972年CT的开发和应用 ,使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了以体层成像和电子计算机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 70年代中末期和 80年代中期 ,超声体层、放射性核素体层、磁共振 (MR)体层成像逐步兴起 ,应用于临床。 70年代中期介入放射学逐步应用 ,尤其是介入治疗发展迅速 ,近年已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应用多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共同构成了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4.
Hawna.  J  刘玉清 《英国医学杂志》2000,3(3):124-127
放射学已经融入了计算机化医疗服务这一发展趋式 ,以满足降低价格、提高效益和加速放射科与用户科室之间信息沟通的需求。数字采像已成为血管造影、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磁共振成像 (MRI)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管等现代化设备的标志 ,但大多数放射学图像仍以X线胶片的方式记录、分析和贮存。由于更高效率的和具有足够存贮功能的荧光系统不断增加 ,一般放射图片不难数字化 ,从而“无胶片”放射科将成为现实。本文对这一题目进行讨论并涉及放射学技术的进展对临床实践影响的其他方面。   方法近年来 ,介入放射学获得巨大进展 ,但…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系先心病四联症综合超声诊断及评价的系列研究,从1988年至1992年,历时四年研究,共研究四联症病例174例,均经右心导管、造影,手术结果证实,备有详细的录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库拷贝。根据四联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与X线造影、手术及病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如何救治心肌梗死成为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防治心肌梗死的方法有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而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的新技术就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它可促进心肌细咆及血管再生、并可逆转心室重构。本文拟对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3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用药途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史、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在21~97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系统损害。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在医疗技术,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德医风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医院的医学伦理建设。医院中不可缺少的护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护理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很早就提出过理想护士的标准:“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充分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柯萨奇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分子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25%VMC患者的确切病因是由CVB感染所致。根据其对新生乳鼠的致病特点,CVB可分为六个血清型,其中CVB3有很强的噬心肌性,在病变心肌组织中发现的CVB3病毒RNA序列已经证实这一点。通过研究CVB3病毒结构蛋白与疾病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组CVB3嵌合病毒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位点,证实CVB3的5’端非编码区对病毒毒力的重要作用;同时证实除诱导心肌炎的病毒可以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外,宿主的自发性免疫反应则使心肌组织进一步损伤,由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结构重塑,最终导致约15%的VMC患者可逐渐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20.
广义地說肺透明度增高(即透明肺)是一种X綫征象。除胸壁軟組織的发育异常外,肺容量增加或/和肺血管(紋理)减少为其主要病理基础。阻塞性肺气肿,泡性(bullous)肺气肿包括巨大的气肿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的先天畸形,肿瘤对肺动脉的压迫侵蝕等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