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2.
参麦注射液(SM)可改善放射性心脏病(RC)的心律失常(AR)、心包积液(PE)和心功能不全(HF),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87例病人,胸部尤其是纵隔接受放疗,既往无心脏病,放疗后出现了AR、PE和HF,通过检查排除了引起以上病变的其他原因。本组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例数(男/女)、年龄、放射剂量、治疗后出现RC分别为44(28/16)例对43(24/19)例、17~68(498±45)岁对16~72(502±46)岁、33~53(442±62)Gy对35~52(453±52)Gy、0~12(52±24)月对0~13(49±27)月,两组肺癌、食管癌、何杰金氏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OC 曲线和Logistic 回归评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活化T 淋巴细胞核因子c1 (NAFTc1)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该院 就诊的188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对照组56 例, 冠心病组132 例。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AF、NAFTc1 浓度,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和ROC 曲线判 定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血清PAF 浓度分别为(8.95±5.74)和 (18.13±4.72)ng/ml,NAFTc1 浓度分别为(22.78±3.15)和(30.58±5.24)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以PAF、NAFTc1 2 个单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 回归模 型:Logit(P)=-8.463+0.417PAF+0.098NAFTc1,该模型诊断准确率为85.64%。PAF、NAFTc1、Logistic 回 归模型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15 及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模型 联合检测的95%CI(0.838,0.962)。PAF 检测阈值为9.75 ng/ml,NAFTc1 检测阈值为23.95 pg/ml,Logistic 回归 模型联合检测敏感性为0.86,特异性为0.71。结论 PAF 联合NFATc1 检测效果优于单项检测,可用于冠心病筛查,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与直视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上腔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58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残余分流情况以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非冠心病(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用血清学和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各组PCR阳性率显著高于NCHD组,UAP、AMI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药物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的主要药物及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66±12.16)个月,术后99.0%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应用时间平均(10.3±8.2)个月,99.8%使用氯吡格雷,应用时间平均(7.8±5.O)个月;随访期间5.14%患者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在出院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及硝酸酯的应用率分别为42.0%、63.7%、83.0%、19.9%及46.4%,随访期间降低到36.1%、57.O%、66.8%、17.6%及36.6%.术前吸烟为53.77%,随访期间为17.80%.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吸烟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0%对1.1%,P<0.01;4.81%对0.83%,P<0.01)及主要不良心脏时间(20.0%对6.9%,P<0.01;11.54%对6.6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对药物的依从性良好,但术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及继续吸烟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调查59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吸烟状态,根据PCI后吸烟状态将患者分为3组:不吸烟组(n=272)、戒烟组(n=215)及目前吸烟组(n=105),详细记录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9.0个月.术前吸烟率为54.1%,随访时为17.7%.与不吸烟组比较,目前吸烟组患者较年轻(P<0.01),男性较多(P<0.01),高血压病(P<0.05)、糖尿病(P<0.05)较少.病变冠状动脉数(P<0.05)、置人的支架数(P<0.01)也较少,参考冠状动脉的直径较大(P<0.01).与不吸烟组比较,目前吸烟组(0.37%比4.76%,P<0.01)及戒烟组(0.37%比1.40%,P<0.05)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在校正组间不匹配因素后,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随访期间吸烟是PCI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1.28,P<0.01).结论 PCI术后吸烟是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 P)的临床疗效。方法:74 例 U A P患者随机分为2组。葛根素组(38 例)在对照组(36 例)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2 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检测静息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组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95% )、心绞痛被控制所需时间(平均 56 日)、改善异常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045±015)m g/d〕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 611% ,89 日,(125±019)m g/d, P 均< 005〕。结论:葛根素治疗 U A P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1(ET-1)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它是内皮素(ET)家族成员之一。虽然国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ET-1浓度动态观察的报道[1-2],但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不一致[3~4]。本研究对AMI患者血浆 ET- 1浓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动态观察。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符合 WHO诊断标准[5]的 AMI住院病人,共35例,分为有和无并发症两组,另选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1.1.1AMI无并发症组 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7-52岁(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 (IS)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5 4例患者按Gruentzig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和 /或IS。结果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2 4例 ,三支病变11例。 48例进行了PTCA ,成功率 93.8%。扩张 71处病变 ,A型病变 34处 ,B型病变 2 8处 ,C型病变 9处。完全闭塞病变 4处 ,病变成功率 95 .8% ,38例进行了IS ,共植入支架 43只 ,成功率 97.6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 PTCA及IS作为严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