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医药卫生   451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复合珊瑚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二代细胞复合珊瑚后修复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n=6);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处为对照(n=6),术后12、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成骨诱导的BMSCs在珊瑚支架上生长良好。X线片显示12周时实验组骨痂较多,对照组材料明显吸收;32周时CT、X线片和大体观察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示实验组有较多成熟骨呈骨性愈合,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32.
刘波 《医用生物力学》2005,20(4):267-267
时值初冬,却也气爽宜人,上海市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5上海市生物力学学术年会在于2005年11月26至27日在浙江湖州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长征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生物力学界同行四十余人济济一堂,听取了十几位代表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33.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内源性抑郁、体因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对其做心理治疗的侧重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分别予以介绍。一、内源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包括单相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以及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有关的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的发病往往缺乏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背景。因此 ,许多精神科医生认为这种抑郁与心理因素无关 ,在治疗上只强调药物的作用 ,心理治疗大多被忽略。从心理动力学观点来看 ,这种抑郁仍有其潜在的心理动力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于患者的早期生活经历和 /或隐藏在现在的一些日常生活事件中 ,没有经过专门心…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征与肺部病灶X线演变.方法将非典型肺炎患者病程分4期,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缓解期,观察10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X线形态特征及进展状况.结果入院腋下体温36.0~39.5℃,平均(37.6±0.8)℃.在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位于下肺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其他肺叶(P<0.05),进展期和高峰期病灶大多数累及两个以上肺叶(P<0.05);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形态以斑片状分布为主(P<0.05),部分呈网格样,进展期病灶大多数云雾状、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高峰期以毛玻璃样变为主;吸收期以云雾状、斑片为主(P<0.05),少部分残留有纤维条索阴影.结论胸部X线可动态观察患者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进展状况,对临床治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翼点入路开颅术中筋膜下分离技术保护面神经额支的有效性。方法 :经翼点入路开颅患者共 6 0例 ,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采用筋膜间翼点入路 ,B组采用筋膜下翼点入路 ,每组各 30例。结果 :采用筋膜间入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 70 .0 % ,采用筋膜下分离技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 96 .7%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与筋膜间分离技术比较 ,翼点入路中采用颞肌筋膜下分离技术能更有效地保护面神经额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后第1、3、7、14 d的血清IL-6和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 d血清IL-6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TGF-β1水平均明显减低(均P<0.05),至第14 d血清IL-6、TGF-β1水平均接近正常水平.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 d达到峰值(P<0.05),TGF-β1在病程第3 d为低谷值(P<0.05).大量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量出血患者(均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之间TGF-β1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与TGF-β1水平无关(r=0.001,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血清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CVD患者(CVD组)及9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总对象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VD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4%、59.6%,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1%、29.9%;正常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8%、8.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9%、4.1%。AT1R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V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V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8.
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好解剖学可以为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生入学不久即开始学习系统解剖学,但因人体结构庞杂,专业名词多,描述内容多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有些结构既抽象又难记忆。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很难学,有的学员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学习解剖提不起兴趣。为了使学员打好坚实的基础,本室多年来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9.
同种器官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导致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采用解剖学上与人类相近的动物,比如猪的器官可以解决这种危机.但从猪到人的器官移植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包括免疫学,生理学及其伦理道德问题.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猪到人异种器官移植的首要免疫学障碍,目前主要通过敲除半乳糖α1,3半乳糖(galactose-α1,3-galactose,Gal)抗原来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除此之外,仍有其它的非-Gal抗原可能引起猪到人的移植物的失功,例如N-羟乙酰神经氨酸等.除了免疫学障碍,猪器官携带的病毒及可能引起的异种移植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实验数据显示猪到人的病原体的感染,但当猪到人的免疫学障碍被克服后,感染将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0.
张峰  张炎  刘波  刘艳春  姜宗来 《解剖学报》2004,35(5):493-496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单纯高压力作用下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力学因素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分别在压力100mmHg和160mmHg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1、4和7d,新鲜血管为对照。应用TUNEL法、透射电镜等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Bcl-2蛋白表达持续增强;Bax蛋白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结论高压力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cl-2持续增加,Bax先增加后减少,揭示高压力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