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7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7、14、21和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3、7、10、14、21和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臬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为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发现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掏抑制物-1(PAI-1)含量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液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 淋巴瘤UPA,肺癌UPA、PAI-1,食管癌、肠癌和乳腺癌UPA、UPAR和PAI-1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  相似文献   
34.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如何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细胞因子、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自然杀伤细胞、封闭共刺激信号及转基因技术等七个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血液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是将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高密度地排列于面积很小的固相载体上 ,组成一个像计算机芯片一样的微型实验室。它的出现使基因研究更趋于网络性 ,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摆脱了传统的Southernblot和Northernblot方法只能从事单个或几个基因相互关系研究的弱点。随着其技术的日臻完善 ,它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其在血液病学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1 基因芯片 (genechip或DNAchip或microarray) 基因芯片又称DNA微矩阵 ,它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  相似文献   
36.
致命性旋毛虫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人食了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类后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腹泻、乏力、眼睑水肿、血像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数病例呈轻~中度型 ,但有10 %~ 2 4 %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CNS) ,称为旋毛虫脑病 (Trichinellaencephalopathy或Neurotrichi nosis) ,预后极差 ,其神经学异常表现具多样性、异质性 ,某些病例神经症状为其首发表现 ,或为旋毛虫病突出的临床症状 ,容易误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本文就旋毛虫脑病的临床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7.
脾切除术后腹痛、血小板增多、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35岁。因脾切除术后低热 16d ,腹部胀痛 8d于 2 0 0 0年 6月 2 8日入院。患者于当年 5月下旬发现左上腹有一包块 ,无症状 ,B超检查示“脾肿大 (左肋下 6 .6cm)” ,于 6月 12日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血吸虫肝硬化” ,行脾切除术 ,术前查外周血象示 :“HGB 12 4g/L ,WBC7.8× 10 9/L ,PLT 2 11× 10 9/L”。术后患者即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在 37~ 38℃之间 ,术后第 8天开始出现腹部胀痛 ,不伴呕吐、腹泻及血便等 ,此时腹部彩超示“门静脉及左支横部血栓形成 (3.3× 1.0 7cm ,1.0× 0 .5 8cm)” ,外周…  相似文献   
38.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其诊断除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外周血象外 ,还需进行一定的实验室检查 ,且这些检查需技术不断进步和逐步完善。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特别是原始细胞。 1985年由法国 -美国 -英国协作组( FAB)提出 ,现已为多数国家所采用。其分类根据是细胞形态学 ,主要依靠瑞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与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进行显微镜观测。将急性白血病 ( AL)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 L) ,AL L又分为三型 ( L1、…  相似文献   
39.
Notch1通路活化抑制EC109细胞的增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Notch1的活化可以通过下调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早期蛋白E6和E7基因的表达抑制HPV阳性HeLa细胞系的增殖。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109细胞为HPV18阳性细胞。本研究将Notch1胞内段(int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ICN)转入EC109细胞,导致EC109细胞中Notch通路的组成性活化,从而探讨Notch通路活化与EC109细胞增殖的关系及机制。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ICN转入体外培养的EC109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RT—PCR检测HPV18E6/E7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53的表达。结果:ICN转染入EC109细胞后,EC109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转目的基因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42.57±1.57)%]与未转染组[(1.88±0.66)%]及转空质粒组[(1.99±1.0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6/E7基因表达降低;p53表达升高,转ICN组(2.15±0.23)与未转染组(0.45±0.07)及转空质粒组(0.46±0.0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Notch1通路活化可以NNHPV18 E6/E7基因的表达,导致p53通路的活化,使HPV18阳性EC109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EC109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0.
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细胞死亡被分为细胞坏死和凋亡。后者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caspase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凋亡并非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唯一形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已被人们初步认识的有自体吞噬作用、paraptosis以及与线粒体相关的途径。这些caspase非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在清除机体有害细胞和成分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发育和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