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摘要: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对照组)和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观察组),分别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六个月,观察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NYHA II 级的改善率、血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 test,6-MW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LVEF、C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 > 0.05);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显效率和治疗后NHYA II级显著高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治疗后8周、12周NT-proBNP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6-MWT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6个月后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够进一步提高CHF患者NYHA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相似文献   
92.
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心电图是应用电磁热笔式的心电图机描记的,其频响范围一般约1~40Hz左右,精密一点的心电图机也不超过100Hz,即只能描记心电的低频信号,10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却被滤去而不能反应出来,因而失去许多对心脏病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心电高频信息是指频率大于100Hz的心电成分,心电高频成分对心脏病尤其是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已逐渐引起心血管临床工作者的注意,高频心电图正逐渐成为又一无创性心脏病检查的新方法而应用于临床。1 心电高频信息研究的历史回顾1952年Langner等采用阴极射线示波器扫描摄片技…  相似文献   
93.
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min再灌注210min,用高频心电图三维谱分析法观察中高频成分、甚高频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中高频成分、甚高频成分减少,再灌注后高频成分逐渐恢复,但再灌注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高频成分再次减少。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为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464例608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率,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6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8%;发生呼吸系统感染42例、泌尿系统感染11例、胃肠道感染5例、口腔感染3例、其他部位3例,分别占65.6%、17.2%、7.8%、4.7%、4.7%;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5.3%;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低下、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低下、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分析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离检测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采用简易菌群分析法筛选h-VISA,筛选阳性后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全部50株试验菌株中共有2株在4μg/ml万古霉素的M-H培养基培养48h后生长频率≥10-6,且在不含万古霉素的M-H平板上培养9代后MIC值仍能保持在中介耐药范围内,判定为h-VISA,检出率为4.0%。结论系统地监测h-VISA的流行情况,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万古霉素,有效控制h-VISA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方法 4 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6 2例EH患者用缬沙坦治疗 8周 ,观察用药前后血 t-PA、PAI活性 ,ET、NO、CGRP浓度的变化。 结果 EH患者t -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PAI活性、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缬沙坦治疗后 ,血t -PA活性、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 ,血PAI活性血ET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1)。 结论 EH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异常 ,缬沙坦可改善EH患者纤溶性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检测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尿酸(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UA)水平,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浆BNP、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和血清UA水平在ACS组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对ACS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培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方法观察36例首次确诊的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培多普利不同剂量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和脉搏波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脉搏波速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培多普利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波速度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培多普利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增加大动脉缓冲功能。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提高防治意识.方法对3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例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8.1%、37.5%、37 5%,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40.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及时诊断、规范合理用药、避免感染是预防甲亢性心脏病的根本措施.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组间对照方法,随机选取48例患者,分为氯沙坦组21例,常规治疗组27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二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VS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的变化。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INEF,LESVI,LEDV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