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王颖  于德民  刘德敏 《天津医药》2006,34(11):768-770
目的:构建1例2型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坐骨神经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hCNTFcDNA完全编码区,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构建此患者CNTFcDNA的克隆,重组质粒(pMD18-T/CNTF)经测序与Genebank检索的hCNTFcDNA突变序列(Accession NM_S72921)100%符合。结论:构建的突变CNTFcDNA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NTF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发病上的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外显子7的Glu298Asp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299例T2DM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NC)者,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1)糖尿病肾病(DN)组的G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DN组和NC组(P均〈0.05);(2)DM患者GT基因型较GG基因型的DN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3)该基因多态性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4)糖尿病足(DF)组、非DF组和NC组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非DR组和NC组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cNOS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G894T(Glu298Asp)的变异可能是T2DM患者DN的相关基因;DF、DR的病理过程可能有别于DN。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Cys7Gly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天津地区211名T2DM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者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基因型,比较两组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BMI≥24kg/m^2受试者,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7.3%,T2DM组为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Cys7Gly多态性可能与部分国人T2DM发生相关,TG基因型在T2DM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他汀类药物的心血管非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动物及临床实验都证明了他汀类药物的独立于降脂作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许多作用机制发挥其非降脂作用,我们将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 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7.
促黑细胞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黑细胞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MSH)是垂体中间部产生的一种多肽,控制皮肤、毛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近年来人们发现MSH对能量代谢、胰岛素分泌及血糖水平起到调控作用.并认识到它可能是糖尿病发病中的一个危险因子。本文谨对MSH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自制拉钩系统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34例。均采用自制微创拉钩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经小切口行椎管微创减压,取髂骨植骨,再结合前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8个月,评估腰椎前路固定术后脊柱畸形矫正度、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植骨融合、结核有无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5年,平均2.7年,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畸形矫正满意,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无结核复发患者。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后凸角、侧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结核采用内窥镜下结合自制拉钩经前路手术治疗微创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核转录共抑制因子c-Ski在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TGF-β1及TGF-β/Smad信号途径的阻遏子c-Ski的调控作用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组和药物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d),PT]。每周测量体质量,每2周测定血糖。实验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死前1 d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MA),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中TGF-β1和c-Ski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量、24 h UMA、BUN、TG、左肾/体质量比(LKW/BWT)和TGF-β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而c-Ski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施加吡格列酮干预后,相关生化指标和TGF-β1显著降低(P<0.05),而c-Ski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DM大鼠肾组织中,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c-Ski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对于延缓DN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