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累及心脏所致,较其他器官淀粉样变性的预后更差,特别是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是该疾病的最严重形式。近些年来随着心脏成像技术的发展,如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心脏磁共振技术的进展使人们对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对于已明确诊断该疾病的患者,运用一些成像技术参数或生物标志物对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的预后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实施治疗,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现从氨基末端前体B型利尿钠肽、每搏量指数、心肌细胞外体积、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偏移、心肌应变、心脏磁共振的T2像、心脏磁共振的钆延迟强化等七个方面概述它们对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2.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是一种趋化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发挥趋化和促进炎症的生物学作用,能引起多种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MIP-1α可以导致破坏性胰岛炎以及自发性1型糖尿病,而MIP-1β则对1型糖尿病起保护性作用。本文对MI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3.
葡萄糖-6-磷酸酶与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糖-6-磷酸酶是肝脏糖异生的两个关键酶之一,该酶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大量的研究表明,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中均明显增加。因此,该酶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糖有着密切的关联。葡萄糖-6-磷酸酶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一个潜在靶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4.
目前已知的几种单基因突变糖尿病(DM)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A→G点突变最为多见,已在不同种族中被发现。本研究对线粒体基因突变热点区域一tR—NA^Leu(UUR)基因及其邻近区域内的4个位点(np3243、np3316、np3394、np3426)进行筛查,旨在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在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65.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主要负调控因子,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PTP-1B通过使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酪氨酸去磷酸化而阻断胰岛素的信号转导。2型糖尿病患者和动物模型PTP-1B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明显提高,引起胰岛素抵抗,而PTP-1B 基因敲除鼠胰岛素敏感性却升高。因此,深入研究PTP-1B及其有效的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6.
早发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 tRNA Leu(UUR)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348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t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 DM组发现2例3243A→G突变,检出率为0.6%,有家族史的DM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3243A→G突变先证者呈典型的线粒体DM表现,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异质性不一致。结论 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该突变异质性比例在有丝分裂组织中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格列酮治疗组[15mg/( kg·d),PT组].每周测量体重,每两周测定血糖,于实验第8周末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相关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同时留取肾皮质液氮冻存与福尔马林固定,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脂联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血尿素氮、24h尿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明显升高(P<0.01),血肌酐含量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DM组比较,PT组仅在实验前期出现短暂的血糖降低,后期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血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等指标明显下降(P<0.01).实时RT-PCR结果显示,与NC 组比较,DM组的脂联素mRNA表达量下降,而TGF-β1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DM组相比,PT组脂联素mRNA水平升高(P<0.05),而TGF-β1 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P<0.01).结论 脂联素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作用,吡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脂联素在肾脏的表达来抑制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对肾脏发挥独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8.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发展至肾衰竭,危及生命。高血尿酸水平是痛风性肾病发病的基础,在尿酸的生理代谢过程中,尿酸转运蛋白(GLUT9、URAT1、OAT4、OAT10、GLUT12、NPT1、NPT4、OAT1、OAT2及OAT3等)在促进尿酸排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目前研究降尿酸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笔者查阅整理近3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发现中药有效成分(猫须草水提物、菊苣酸、牛膝茎叶总皂苷、木犀草素、枸杞多糖、芍药花总苷、茯苓提取物及穿心莲提取物等)及中药复方(苓泽合剂、痛风宁、健脾清热利浊汤、复方芪苓配方颗粒及排酸护肾汤)在通过调节尿酸转运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多个中药单体及复方可显著调节GLUT9、OAT1、OAT3、URAT1、ABCG2转运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高血尿酸所引起的肾组织炎症及损伤,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检测云南大理地区白族与汉族对照人群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联素基因(APM1)T45G多态性。方法PCR-RFLP方法。结果白族APM1 45位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与T2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汉族T2DM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M1 T45G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可能存在种族差异:白族人群可能不相关,汉族人群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0.
近年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但不成功的血运重建增加了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了预后,使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专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现通过回顾既往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相关临床证据,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的获益和风险,以期为临床医生应用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