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及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9例的24或48小时Holter观察,发现有91.6%和78.7%的SMI发生于一般活动、休息及睡眠中,有71.5%和65%的SMI在发作时不伴有明显的心率增加,提示大部分SMI的发生与原发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复杂病变的成功率不高 ,又易发生冠状动脉急性并发症 (如撕裂、夹层、急性闭塞 )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且术后再狭窄率高。近来临床研究表明 ,冠状动脉内支架具有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降低远期再狭窄的双重作用。本文讨论 36例冠心病患者4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1 资料与方法1995年 6月至 1998年 4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36例患者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4例 ,所有患者均有心肌缺血的主观或客观表现。PTCA按 Gruentzig等 [1 ] 方案进行 ,先用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预扩张 ,然后送…  相似文献   
113.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46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48枚。置入前降支35枚、回旋支2枚、右冠状动脉11枚。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14.
正常人群心率变异的初步分析(摘要)郭五一王红宇杨钦丁李运乾刘卓敏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大样本人群的心率变异正常范围报道甚少,我们对1012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旨在统计正常人心...  相似文献   
11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68例报告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李保,李运乾,刘卓敏,王绪太,杨超慧,邱龄,黄明光,王慧仙,芦丽芳,李建新我所于1995年4月率先在省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现完成68例。本文对冠心病患者造影所见冠状动脉病变与...  相似文献   
116.
左室肥厚的研究与治疗王文,刘卓敏,邱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00)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030000)关键词左室肥厚,研究,治疗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的重要临床表现。许多研究表明,合理的干预治疗可以逆...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评价心肌磁共振显像(MRI)和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AMI患者23例,分别于1周内行MRI和SPECT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将MRI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并与SPECT结果比较,行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MRI采用多层Simpson法,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以准确划分血池和心肌的界限。SPECT较MRI低估左室容积EDV(16±27)mL,ESV(8±21)mL,EF值两者大致相等。经相关分析,SPECT与MRI所测EDV、ESV、EF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4、0.84(P均<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SPECT与MRI所测左室容积及EF有等价性。结论MRI检测心功能准确、可靠。SPECT与MRI具有等价性。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比较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和T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和非AMI组。AMI组共有按WHO标准诊断的AMI病人121例,随机分二组分别作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检查。作cTnI的共62例,作cTnT的59例。非AMI组包括健康人80例及陈旧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衰等患者。本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cTnI和cTnT的正常值均为0.2mg/L。CK-MB正常为25U/L。结果 在AMI早期cTnI诊断敏感性较cTnT为高,胸痛2h阳性率分别为41.7%和0.0%(P<0.01)。在AMI中晚期则cTnI较cTnT为低,AMI第10d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2.7%(P<0.05)。连续检测两者敏感性均可达100%(AMI8~12h)。各期敏感性均优于CK-MB。在非AMI组cTnT可出现在肾衰病人。cTnI、cTnT和CK-MB诊断AMI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cTnI和cTnT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它们均可达100%。血管再通和梗塞部位及有无Q波影响它们在AMI早期的敏感性。结论 cTnI和cTnT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在AMI早期检测cTnI而中晚期检测cTnT可提高AMI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9.
120.
宋晓健  刘卓敏 《中医药研究》2010,(7):796-796,82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