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0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医药卫生   681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51.
电视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沈志忠  范圣登 《江苏医药》2005,31(7):549-550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有效的保护胸部生理完整性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的新型胸腔微创手术方式。但由于麻醉与手术操作技术、设备方面的因素,国内尚难以普及,现将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开展的9例VATS食道癌根治术的麻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取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A组)的全层胃壁进行HE、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炎性细胞、各型纤维和血管分布的变化,并用同期胃溃疡病人(B组)的全层胃壁作对照。结果两组胃黏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布无差异,但是B组胃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多于A组。A组黏膜层可见散在的毛细血管,其横截面积却远小于B组;A组黏膜下层静脉壁厚薄不一,静脉壁的弹性纤维增多,弹性纤维的连续性较完整,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或伴微血栓形成;两组黏膜下动静脉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壁各层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面积百分比的比较无差异。结论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主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胃黏膜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极少;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不扩张,胃黏膜下静脉壁厚薄不一,部分表现为动脉化,部分静脉腔内有血栓机化;胃壁内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53.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核素显象分型及临床意义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4.
我院自1995~2005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应用禁食、营养支持及中药、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左拇指透明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 ,42岁 ,农民。于 2年前发现左拇指尺侧一玉米粒大小包块 ,高出皮肤 ,质硬 ,不痛 ,手指活动如常 ,未做诊治。半年后 ,包块逐渐增大 ,触之疼痛 ,遂在当地县医院行包块切除术 ,伤愈出院。术后 3月 ,原拇指包块再次复发 ,且生长迅速 ,似“生姜”状 ,约 5 .0 cm× 4.0 cm× 3.0  相似文献   
56.
自可吸收钉应用于临床以来,为骨折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该钉能在体内降解、吸收,免除了二次手术拆钉的痛苦,易于被病人接受。我院自2004年8月以来应用刚子(GRAND FIX)可吸收钉治疗四肢关节骨折3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并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及相互联系。方法抽取成年兔髂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1周后分别采用含诱导因子的条件培养液和不含诱导因子的标准培养液继续培养,2周后收集细胞,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同时分别将上述两组细胞与煅烧骨体外复合并在原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别于复合1、7、14d取出,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超微形态。结果透射电镜下见诱导前的骨髓基质细胞浆少,核大,细胞器不发达,处于早期幼稚阶段,而诱导2周后的细胞核小、胞浆多,细胞器丰富,处于较为成熟阶段。扫描电镜下见复合培养2周内诱导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均由圆盘形向多角形、条带状相互融合、重叠生长,诱导2周后的骨髓基质细胞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等基质成分以及钙盐颗粒,而诱导前的细胞始终未见基质分泌及钙盐颗粒。结论成骨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内细胞器等超微结构极为丰富,细胞表面及细胞间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和钙盐沉积。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可动态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59.
采用统一设计的瘢痕疙瘩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piInfo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以探讨瘢痕疙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瘢痕疙瘩的发生无性别差异(P>0.05),单发者较多发者常见(P<0.05);无家族史者较有家族史者多见(P<0.05);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平均(24.59±12.81)岁。有家族史患者中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早(P<0.05);有家族史者或发病年龄早者易多发(均P<0.05);女性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瘢痕疙瘩较大(P<0.05);性别、家族史、早发和迟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比例较无家族史的患者大(P<0.05);各个年龄段的发病部位和诱因各有特点。发病部位与发病原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0.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7年12月~2003年5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55例。结果 一次性结石粉碎率80%(124/155),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6%;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3例,发生率为1.9%(3/155),未发现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属腔内微创手术,损伤小,可作为治疗男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和女性全程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与ESWL配合应用,互为补充,可大大提高碎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