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医药卫生   50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显示,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2%,阳性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浆或极膜上,胞核中偶有表达。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浆膜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与胃癌形态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P<0.01)。提示bcl-2异常表达与肠型胃癌发生的关系密切,bcl-2在胃癌形成的早期阶段及表型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中晚期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对118例胃镜取材的胃癌标本进行粘液组织化学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结果将胃癌分为肠型和胃型;CEA产生型和CEA非产生型。CEA产生型多为高分化癌,CEA非产生型多为低分化癌。肠型胃癌硫酸粘液和CEA的检出率分别为93.9%和83.7%,显著高于胃型胃癌(分别为10.3%和37.9%)(P<0.01)。CEA产生型胃癌硫酸粮液的检出率(73.6%)显著高于CEA非产生型胃癌(26.1%)。以上结果提示CEA产生型胃癌起源于大肠型肠化粘膜,CEA非产生型胃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作者认为检测肠化粘膜的硫酸粘液和CEA对于确定肠化的随诊范围和提高肠型胃癌的早诊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福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通常用于包裹抗原免疫动物以制备抗体,用于抗肿瘤研究者少见报道。FCA包裹药物具有使之缓慢释放的作用。我们利用这一机理将福氏佐剂用于包裹IL-2、TNF等生物制剂及5-Fu进行了抗肿瘤实  相似文献   
35.
我们对1975年以来经纤维胃镜及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简写CAG)52例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内窥镜及活检病理组织学随访观察,结合文献提出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6.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p53、APC、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53,APC及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肠化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用PCR-SSC冢PCR-RFLP技术检测了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及APC基因15-6外显子,K-ras基因第12位点估变。结果: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突变14例,占29.8%,APC及K-ras基因突变各3例,分别占6.8%。肠化生中Ⅰ,Ⅱ型肠化33例,Ⅲ型肠化14例,Ⅲ型肠化中p53突变率为57  相似文献   
37.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6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73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对其中50例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2.8%,明显高于Hp阴性者(3.6%)(t=6.64,P<0.01);Hp根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5%,t=5.39,P<0.01),而持续阳性者凋亡指数无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率为62.3%,显著高于Hp阴性者(35.0%,χ2=4.36,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的Hp阳性患者在Hp根除后Bax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减少(t=3.18,P<0.01),而Hp未被根除者Bax阳性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Hp参与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p感染可促进Bax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甲种胎儿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虽具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约为70%。而且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出现AFP升高。因此,促使人们去寻求其它的肿瘤标志物。众所周知,患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9.
NBT-PABA test was performed in 72 subjects with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plasma PABA time-concentration curve. The curve in 25 control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benzoyl-L-tyrosyl-P-aminobenzoic acid (NBT-PABA) peaked (3.88 +/- 0.78 micrograms/ml, M +/- SD) at the third hou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24)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6), the curves were flattened, and peaked at the fifth hour (2.7 +/- 1.4 micrograms/ml, M +/- SD), and fourth hour (3.14 +/- 2.26 micrograms/ml, M +/- SD), respectively.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wa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third-hour plasma PABA concentration (P less than 0.0001). This study shows that determination of the third-hour plasma PABA concentration is better in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the 6-hour urinary excretion of PABA, suggesting that the third-hour plasma PABA concentra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BT-PABA might be a sensitive index of exocrine pancreatic function test.  相似文献   
40.
目的克隆人端粒相关蛋白T-STAR并研究其与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哺乳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GBKT7-hTERT,以pGBKT7-hTERT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cDNA文库筛选;构建pVP16-T-STAR和pMhTERT重组载体,脂质体法将其与报告质粒共转染入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以pM-53 pVP16-T、pM3-VP16为阳性对照,以pM53 pVP16-CP为阴性对照;以pM-hTERT pVP16、pM pVP16-T-STAR、pM pVP16为交叉阴性对照。ELISA法检测报告基因CAT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BKT7-hTERT,将获得的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证实为是已收录的人cDNA序列T-STAR。pGBKT7-hTERT和pVP16-T-STAR共转染之后,报告基因CAT的表达(A值为0.258)显著高于阴性对照(A值为0.002~0.015)。结论T-STAR与hTERT在胃癌细胞内发生了相互作用,T-STAR可能是人端粒相关蛋白新成员,通过hTER参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