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ID4基因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定量检测乳腺癌及正常组织标本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用RT-PCR检测MM-453细胞去甲基化处理前后ID4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D4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31.16±1.50)%vs(19.89±0.22)%,P0.01];ER+乳腺癌组织中ID4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ER-乳腺癌组织[(36.57±1.97)%vs(27.91±1.83)%,P0.01];去甲基化处理后MM-453细胞ID4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mRNA表达显著上升,两者呈负相关(r=-0.973,P0.01)。结论 ID4基因可能通过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等多种途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在ER+的乳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评价奥曲肽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受益反应(CBR)及其机制。方法 对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1例,采用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2次/d,连用20 d,综合评估临床受益反应;采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定量EIA试剂盒测定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清中VEGF、IGF-1,观察奥曲肽对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影响。结果 31例临床受益反应率为48.4%(15/31),13例患者临床受益反应率为46.2%(6/13),VEGF明显下降5例(38.5%),IGF-1明显下降6例(46.2%)。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水平,抑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生长,使患者获得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183.
宋正波  陆舜  冯继锋 《中国肿瘤》2019,28(9):717-722
摘 要:[目的]调查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及贫血治疗状况。[方法] 对全国97家医院成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开放性、多中心、单次探访、非干预性的横断面调查。通过回顾患者病史,填写贫血调查表格,收集相关数据,如肿瘤类型、疾病分期、肿瘤治疗情况等。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贫血分级标准将血红蛋白水平分为5级,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结果] 共纳入来自全国97家医院的7324例有效病例,患者平均血红蛋白(Hb)为(114.36±19.60)g/L,贫血发生率为49.24%(3606/7324),其中1级贫血28.84%,2级贫血15.91%,3级贫血3.66%,4级贫血0.83%。不同肿瘤类型中,泌尿系统肿瘤伴贫血发生率最高(62.89%),其次是妇科肿瘤(60.32%) 和胃肠道肿瘤 (51.13%)。在贫血患者中,高达92.84%未给予任何纠正贫血的措施和治疗;接受贫血治疗的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比例为44.96%,输血治疗的比例为31.39%,铁剂治疗的比例为6.59%。[结论] 目前国内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但相应的贫血治疗率极低,应加强肿瘤患者的贫血管理。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探讨达可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的24例(A组)给予达可替尼治疗,26例(B组)给予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和...  相似文献   
185.
【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免疫治疗仅限于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 MSI H) CRC的特定基因亚群。吲哚胺2,3 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 1,IDO1)是参与色氨酸分解代谢的酶,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中枢免疫抑制作用。IDO1在CRC中的高表达是影响整体生存和CRC转移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目前,已有临床试验对几种IDO1抑制剂进行了评估,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疗效。该文阐述了CRC的分子和免疫环境、IDO1在CR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并介绍了IDO1抑制剂在CRC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脲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CF)方案以时辰化疗法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4例晚期胃肠道癌患者,使用FFL方案时辰化疗法治疗:L-OHP 25 mg/(m2.d),每天给药时间为10∶00-22∶00,持续输注12 h,给药高峰16∶00;5-Fu 600 mg/(m2.d),CF 300 mg/(m2.d),每天给药时间为22∶00-次日10∶00,不同输液通道持续输注12 h,给药高峰4∶00,使用多通道程控时辰输液泵连续给药4 d,14-21 d为1个周期,至少使用2个周期。结果44例患者共完成151个周期化疗,每例患者化疗平均周期数为3.4个周期。33例晚期胃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0例,进展(PD)6例;1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7%(21/4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外周神经毒性、黏膜炎、腹泻,但以Ⅰ-II度为主。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FFL方案时辰化疗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轻,是治疗晚期胃肠道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7.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是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新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而一些既往少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是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致命并发症。IP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和死亡。此外,IP的患者有更多的治疗延迟和更频繁的过早终止化疗。因为IP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具有挑战性。本文主要归纳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淋巴瘤治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