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的稳定性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抽取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不稳定性斑块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趋于稳定,抑制血小板活化.长时间药物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表达情况及与肺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初诊为RA患者245例,分为RA-ILD组58例与单纯RA组187例,观察各组肺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另收集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以上各组的血清IL-33及ST2浓度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IL-33浓度及相关变量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ILD发生率为23.7%(58/245).与健康对照组[(85±38) pg/ml]相比,RA[(433±42) pg/ml]及RA-ILD [(746±43) pg/ml]患者中血清IL-33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RA组患者相比,RA-ILD组患者血清IL-33及ST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1).RA-ILD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F%)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多项肺功能指标均较RA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3浓度与各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比较:IL-33浓度与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r=0.82,P<0.01),且与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滴度呈正相关(r=0.55,P<0.01),而其与DLCO呈负相关(r=-0.80,P<0.01).结论 IL-33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IL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4.
环己醇硝酸氧化法制备己二酸的实验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由环己醇制备己二酸的传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用79%硝酸替代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以硝酸、环己醇8:1的摩尔投料比,在80℃水浴下搅拌氧化30min,使制备操作时间由5h缩短至2h,己二酸产率由30%提高至87.67%,避免了高锰酸钾法中大量废渣后处理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制备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乳腺癌MR增强斜率、曲线类型、肿块大小等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乳腺癌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并根据中医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正虚毒炽型的分型标准,分析MR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3种中医证型的最大斜率、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肿块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肝郁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虚毒炽型肿块比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明显增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肿块大小在不同中医证型存在差异,正虚毒炽型肿块明显增大,肿块增大表明人体抵抗力降低,符合中医学"正虚毒炽"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硬化组),罗格列酮治疗组。采用单侧肾切除联合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肾小球硬化指数分别为模型组(158.27±38.46),治疗组(92.52±29.58),对照组(15.85±8.12),治疗组硬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Ⅳ型胶原的积光度、染色面积、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表达低于模型组,Ⅳ型胶原的积光度、染色面积、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Ⅳ型胶原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硬化,从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动态研究并客观评价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地区老年人群卫生筹资公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研究对象,进行6年入户调查,以集中指数(C)I和Kakwani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老年人群年人均自付门诊费用、年人均自付住院费用及年人均总自付医疗费用3组Kakwani值均为负数,但其总体绝对值及各组费用所占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新农合试点地区老年人群卫生筹资呈现累退性,但总体趋势有向公平性发展,需进一步关注农村老年人群健康改善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89.
江西省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江西省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现状,为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西省31个县级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每机构职工总数为3.42人,学历以专科为主,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平均每机构房屋建筑面积为71.35m2,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三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C组上升最快,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其余各组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A组、B组逐渐上升,C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第1天,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