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6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介绍弹道碎石技术在鹿角型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整取石47例,成功率为90.38%,出血量60~470 ml,平均出血约160 ml,手术时间93~189 min,平均134 min。结论:应用弹道碎石技术在肾鹿角型结石开放手术中可以提高取石率并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 μmol/L t-BHP组及10 μmol/L t-BHP+10 μmol/L人参皂苷Rg1组,培养24 h。采用MTT检测不同浓度t-BHP处理的神经元活性,神经元三维重建研究神经元平均总纤维长度及总突起数量,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3表达水平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cl-2、caspase-3以及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 μmol/L人参皂苷Rg1能够对抗10 μmol/L t-BHP引起的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活性水平的降低,并且上调Bcl-2及pGSK-3β蛋白表达量,降低caspase-3活化为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提高GSK-3β自身磷酸化从而增强神经元的抗t-BHP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24.
<正>临床上,医生通过非诊室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识别4种类型的血压状态:(1)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正常为血压正常;(2)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高于正常为持续性高血压;(3)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动态血压正常为白大衣高血压;(4)诊室血压正常,动态血压高于正常为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而隐匿性高血压最早是在1991年由Devereux和Pickering提出的"白大衣正常血压",并定义为诊室血压正常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异常的高血压。目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中青年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从全国130家研究中心招募1102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非干预的A1 chieve研究,为期24周。本文分析所有在研究中使用BIAsp30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同时以研究前是否使用过胰岛素进行分组对比观察BIAsp30的疗效。各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采用ANCOVA模型分析,低血糖事件采用McNemar′s配对比例检验分析。结果老年组1969例,中青年6508例接受BIAsp 30治疗。24周BIAsp30治疗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组患者的总体夜间和重度低血糖事件分别从基线时的2.84、0.91和0.34次/患者年下降至2.00、0.41和0次/患者年,中青年组低血糖事件从基线时的2.19、0.48和0.10次/患者年,下降至1.39、0.23和0次/患者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用药24周后HbA1c分别比基线时降低[治疗后(7.0±1.0)%和(7.0±1.0)%;基线(9.3±2.3)%和(9.6±2.3)%;老年t=-33.47,P<0.001;中青年t=-67.94,P<0.001];老年和中青年组患者HbA1c<7.0%的达标率比基线增高[基线为13.8%(223/1620)和9.5%(514/5390),治疗后为57.7%(682/1182)和55.0%(2124/3863)]。BIAsp 30治疗24周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空腹血糖均比基线降低[治疗后(6.8±1.2) mmol/L和(6.7±1.3) mmol/L;基线(9.8±3.5) mmol/L和(10.4±3.6) mmol/L,老年t=-32.86,P<0.001;中青年t=-70.02,P<0.001];早餐后2 h血糖分别比基线时下降[治疗后(8.9±1.7)和(8.8±1.8) mmol/L;基线(13.9±4.8)和(14.4±4.9) mmol/L,老年 t =-34.14, P <0.001;中青年t=-67.70,P<0.00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 BI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诊疗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124例(124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普拉洛芬组,均采用单眼纳入分析,每组62眼。普拉洛芬组单纯接受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联合组患者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对两组患者疗效、结膜修复时间及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普拉洛芬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联合组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普拉洛芬组,结膜修复时间短于普拉洛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结膜修复。  相似文献   
27.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Graves病(G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发现GD未治疗组及复发组高于GD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前2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0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XCL10是影响FT3、FT4、TSH水平的危险因素(P<0.01).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筛查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均在1个月内先后完成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法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分别为78.75%、53.75%、61.25%、76.2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二者单独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25,其次是超声心动图(0.742)、运动平板试验(0.66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对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机械辅助排痰前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变化、呼吸次数、Sp O2、Pa O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痰后的平均气囊压力显著低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痰后的呼吸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的Sp O2、Pa O2水平显著高于排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能够改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功能,但由于排痰后气囊压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排痰后必须监测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估经皮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以探讨低侵袭性、彻底的肾囊肿治疗方式。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肾穿刺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龄59(23~78)岁;囊肿位于左肾13例,右肾3例。囊肿直径平均8.2(5.2~12.8)cm。术中在超声定位下应用经皮肾穿刺技术配合双极电切镜切除游离于肾脏外侧的囊壁,术后留置引流管2d。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囊肿完全消失。意外发现1例肾细胞癌,二期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15~125)min。平均随访15(1~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可以用经皮肾穿刺去顶术安全解决。此技术优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避免了多个trocar的安置及广泛的肾周剥离,降低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