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输入性罗阿丝虫病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的活动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等。 结果  2012~2015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共报告5例临床诊断为罗阿丝虫感染病例,输入地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布)、加蓬。5例患者均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3例仅有游走性肿块, 1例有眼部症状和皮肤瘙痒,1例有游走性肿块和结膜下虫体移行感。 结论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势必导致该病输入人数增加。罗阿丝虫病确诊困难,应增强临床医生根据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症状(游走性肿块和虫体在眼睑或球结膜下移行)诊断病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累积和(CUSUM)模型在细菌性痢疾早期预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07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细菌性痢疾报告数据和北京市2007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处理记录。预警运算使用美国CDC早期异常报告系统软件。结果 330个街道或乡镇共发出预警信息数为3743条,平均每个街道或乡镇发出11.3条预警信息,其中最少的为0条,最多的为25条,中位数为12,四分位间距为7。及时预警了2007年疫情记录中的两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结论累积和模型运算过程简单,预警频次和因预警产生的审核、流调工作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应用在日常细菌性痢疾监测和防控工作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 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2010-2015年布鲁菌病流行情况,为北京市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 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5年北京市布鲁菌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病例的分布情况,采 用指数模型分析方法对2010-2015年北京市报告布鲁菌病病例数进行分析,预测2016年布鲁菌病发病情 况。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共报告布鲁菌病病例641例,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季 为发病高峰;北京郊区报告病例数较高;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3.71∶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 20~69岁人群,其中以40~岁年龄组人群居多(61.00%);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指数模型分析拟合回归 方程为犢=16.405e0.448x,模型决定系数犚2=0.98,根据回归模型预测2016 年北京市布鲁菌病报告病例数 为378例(95%犆犐:240~595)。结论 北京市布鲁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应在高发季节加强郊区重点职业 人群布鲁菌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及健康监测。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指数模型分析;预测;发病情况 中图分类号:R1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9 0692 03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对抗蠕虫药物阿苯达唑(ABZ)、氟苯达唑(FBZ)与三氯苯达唑(TCBZ)等3种药物的脂-水的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PC)的研究,比较其穿透肝片吸虫成虫表皮的能力,并分析培养基的物理化学成分对3种药物扩散过程的影响。人工感染羊,16周后获取成熟的肝片吸虫,并将其置于含有不同比例的小牛胆汁和Krebs’s Ringer Tris缓冲液的培养基中37℃分别孵育60、90min,培养基中含有的ABZ、FBZ或TCBZ的终浓度为5nmol/ml,同时设立空白对照。每种药物在不同的孵育时间的孵育试验重复6次。孵育后,对肝片吸虫样本进行化学处理,并进行高压液相层析测…  相似文献   
47.
GIS/RS与血吸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繁殖及其消长,与植被、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和描绘钉螺孳生地,监测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反映疾病危险性的地图,用于该病的控制项目。因此,这两者的结合给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8.
49.
<正>疾病预防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是疾病防控的发展趋势,2000年WHO会议报告提出了全球暴发的预警和反应框架,此后各国疾控部门纷纷运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完善了地区性或针对某种疾病的预警和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50.
北京市2008--2009年沙门菌感染性腹泻现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国内外的暴发疫情提示沙门菌可能仍然是腹泻病的一个重要病原体,本研究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市肠道门诊进行调查,以了解腹泻病例发病特征及沙门菌感染状况,分析沙门菌菌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