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 对2017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北京市疟疾病例个案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疟疾病例9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74例(82.22%)、间日疟10例(11.11%)、卵形疟4例(4.45%)、三日疟2例(2.22%);81例(90.00%)来自非洲地区,年龄在19~61岁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7.78%,44例(48.89%)有2次及以上的患病史。66例回国后发病的病例中,53例恶性疟病例在2周内发病(80.30%)。发病人群出境事由主要为务工(46.34%)和商务(41.46%)。81例在境外居住时使用了蚊帐,59例同时使用了蚊帐和蚊虫驱避剂。结论 输入性疟疾防控仍是北京市疟疾监测工作的重点,应持续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并提高境外务工人员的防疟意识。  相似文献   
23.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30年代电话调查就开始在美国应用,发展到今天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即便国内电话调查发展较晚,电话访问,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布鲁氏菌病时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4-2014年布病发病时间分布进行时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北京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423例.集中度分析结果为M值0.32;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为布病发病高峰在5月20日,流行期为2月18日至8月19日.结论 布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呈现春夏季高发,秋冬季低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蚊媒分布情况,为在2015年达到北京全市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虫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23797-2009中的诱蚊灯捕获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SPSS 16.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机场周边蚊密度指数为11.13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7.95%;监测点中以温榆河水蚊密度指数最高,为29.59只/灯.h;从时间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8、9月份,占捕蚊总数的82.0%;蚊密度与气温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6,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月份和地点是影响蚊密度的主要因素,但二者之间没有表现出交互作用。结论首都机场周边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而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和时空聚集情况.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SaTSan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利用ArcGIS 9.3软件展示病例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2007-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07例,单纯时间分析显示发病高峰在每年4~6月,单纯空间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北京市远郊、近郊和中心城区均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集中发病区域.结论 尽管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总体发病较为分散,但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存在高发地区和高发时段.本研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掌握北京市碘缺乏病防治现况,评估各项碘缺乏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方法按照国家监测方案,在北京市16个区县开展碘盐监测;在所有区县通过整群抽样分别监测育龄妇女、成年男性、8~10岁学生及孕妇4个人群的尿碘水平,每个人群监测不少于200人;在所有区县通过分层抽样调查5年级学生与孕妇碘缺乏病防控知识知晓率。结果北京市碘盐覆盖率为97.5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98%;北京市育龄妇女人群尿碘中位数165.7μg/L;成年男性人群尿碘中位数:173.0μg/L;8-10岁学生人群尿碘中位数174.2μg/L;孕妇人群尿碘中位数:157.0μg/L;五年级学生人群碘缺乏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2.87%;孕妇人群碘缺乏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8.85%。结论北京市各项碘缺乏病防控措施落实较好,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实现了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目标。但需要加强孕妇碘缺乏病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8.
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繁殖及其消长 ,与植被、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和描绘钉螺孳生地 ,监测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产生反映疾病危险性的地图 ,用于该病的控制项目。因此 ,这两者的结合给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北京市85例布病患者; 14个区县高危人群2452人。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区分布、性别、职业、年龄及感染途径的调查;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全市85例病人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感染途径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2452名高危人群,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为1.79%。结论 病羊是北京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继续加强高危职业人群尤其是散养户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征,为暴发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年的暴发疫情资料,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81起,病例数875人,累及70家托幼机构和1所小学。8起疫情发生在城区(占9.88%),49起发生在近郊区(占60.49%),24起发生在远郊区(占29.63%)。发病率最高的是托幼机构3岁组儿童(212.44/10万)。城区、近郊和远郊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近郊疫情续发病例数构成比高于城区和远郊。结论近郊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高发区;托幼机构的3岁儿童是日常防控的重点人群;远郊区应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