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2.
杨兵生  敏勇  刘强  于路  黄兆铨 《山东医药》2008,48(10):60-61
将57例急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分成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2周检测磷脂酶A2(sPLA2)、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水平.结果显示ACS组治疗前CD40L、sPLA2、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认为ACS患者PCI术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炎症加速过程,早期应用血脂康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冠脉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PMA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造阴性患者血浆中IL6、IL8、MCP1、sCD40L、s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PMAs)。结果ACS患者各细胞因子和PMAs水平均显著高于SAP和冠造阴性患者(P<0.01);而IL8、sCD40L、sP选择素和CRP在SAP患者与冠造阴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细胞因子及CRP与PMAs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IL6和sP选择素与PMAs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4和0.481(P均小于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和PMAs对于ACS的OR值分别为1.024(95%CI1.010~1.039)和1.326(95%CI1.125~1.564)。结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形成、血小板的活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PMAs和IL6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斑块的稳定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