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显示中国的猪感染了H5N1流感病毒亚型,中国政府对此保持低调。但世界卫生组织敦促中国进一步调查禽流感病毒存在情况。世界卫生组织担忧禽、人和猪的流感病毒同时传播可引起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导致新的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株。  相似文献   
32.
Meta analysis:汇总分析。一种统计学技术 ,用某种单一的加权估计值将几项研究结果综合起来 ,较大型研究的结果权重较大。  Systematicreview :系统性综述。一种综述方法 ,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 ,系统寻找、评估和综合某个题目的所有试验结果。其可采用 (但不一定要采用 )汇总分析作为统计方法 ,将符合最低质量标准的试验结果合在一起 ,并进行综合分析。  Heterogeneity :异质性。不相似性。汇总分析 (meta analysis)中 ,异质性是指各项研究之间的不相似性。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33.
卷烟厂男性职工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烟草尘对卷烟厂男性职工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黑龙江两省某两卷烟厂1982~1994年间在册的男性职工进行恶性肿瘤死因分析。以队列成员中的非暴露于烟草尘组为内对照,比较两组间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男性职工暴露组的恶性肿瘤死亡专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且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接触烟草尘可能是恶性肿瘤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和接触烟草尘对上述疾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4.
工业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避免职业接触对工人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危害就成为工业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欲控制职业危害,必先识别危害。为了判断某种健康危害是否与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35.
36.
天津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天津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农村老年人尿失禁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天津市蓟县所辖的2个乡(镇)卫生院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以X2检验对患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调查746人,获有效问卷743份,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为33.4%(248/743),其中男性为22.8%(81/356),女性为43.2%(157/38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2=34.70,P<0.0001).60~、65~、70~、75~、80~、85~95岁年龄组尿失禁患病率分别为28.6%、32.1%、34.1%、35.5%、47.8%、30.0%,随增龄尿失禁患病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4.79,P=0.029).本组老年人以混合性尿失禁(MUI)最多见,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和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构成比分别为27.4%、1.2%、60.9%和10.5%.在各年龄组老年人中,也均以MUI患病率最高.所有年龄组中,SUI、UUI在60~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MUI在80~95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较高. 、34.1%、35.5%、47.8%、30.0%,随增龄尿失禁患病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4.79,P=0.029).本组老年人以混合性尿失禁(MUI)最多见,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和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构成比分别为27.4%、1.2%、60.9%和10.5%.在各年龄组老年人中,也均以MUI患病率最高.所有年龄组中,SUI、UUI在60~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 组,MUI在80~95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天津市蓟县农村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较高. 、34.1%、35.5%、47.8%、30.0%,随增龄尿失禁患病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4.79,P=0.029).本组老年人以混合性尿失禁(MUI)最多见,压力性尿失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对阴道外用杀微生物剂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云南德宏、四川乐山和辽宁沈阳3现场共抽取968名FSWs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杀微生物剂可接受性得分、危险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性病史、艾滋病/性病感知风险等。结果被调查的FSWs对杀微生物剂的可接受性平均得分为(2.88±0.58)分。可接受性受FSWs的所在地区、性服务场所的档次与性质、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主动要求使用和被拒绝使用安全套、是否检测过HIV抗体、是否担心感染艾滋病/性病、妊娠史和阴道外用药史等因素影响。结论接受调查的FSWs对使用杀微生物剂的态度普遍较积极,提示杀微生物剂有可能作为安全套的补充措施,满足女性在艾滋病/性病预防中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的 型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突变双等位标志是否与藏族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方法 以荧光标记 d CTP为底物 ,应用 PCR扩增和 ABI prism 377半自动测序及 PCR/ RFL P技术 ,通过病例 -对照研究、受累同胞对和家系连锁分析 ,鉴定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点突变与藏族 EH的关联。结果 病例 -对照研究证明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联 ,χ2 =2 6 .44 ,P<0 .0 0 1,该位点杂合度为 0 .73,多态信息量为 0 .71。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存在 11种等位基因 ,A7(138bp)为最常见等位基因 ,A8等位基因与 EH正相关 ,EH组和对照组中 A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 0 .5 %和 7.3% ,χ2 =9.6 4,P=0 .0 0 2 ,OR=3.46 ,95 % CI=1.44~ 8.5 1;受累同胞对 A8等位基因的共享连锁分析结果显示 ,χ2 =3.85 ,P=0 .0 2 5 ;家系连锁分析 L od score值为 0 .80 ,AT1 R基因 A116 6→C突变与EH无关 (P>0 .0 5 )。结论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 ,A8等位基因是藏族 EH的重要遗传标志 ,提示致病基因可能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卵巢衰老过程中的月经各要素改变。  方法  对北京市某社区323名30~54岁健康女性前瞻性观察1年, 记录月经日记并测量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按年龄、FSH水平及生殖衰老分期分别分组, 分析月经周期长度、经期长度和经量的改变。  结果  年龄影响:平均月经周期长度在40岁后逐渐延长, 从48岁以后变化明显, 在≥ 52岁组达最长, 为(67.04±36.77)d; 平均经期长度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 但平均经期长度的变异在44岁后逐渐变大, 50~51岁组最大; 经量在38~47岁间大致相似, 在48~49岁组最高, 达(45.06±93.54)分, ≥ 52岁组最低, 为(15.87±13.81)分。FSH水平影响:月经周期长度随FSH水平的升高而延长; 平均经期长度在FSH各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经期长度的变异在20 < FSH ≤ 40 U/L组最大; 平均经量在10 < FSH ≤ 15 U/L组最高, 为(30.69±31.84)分, 在FSH > 40 U/L组最低, 为(17.38±24.38)分。生殖衰老分期的影响:经期长度和经量在生殖衰老各期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卵巢衰老过程中, 月经周期长度变化明显, 适于用作生殖衰老分期的标准, 但经期长度和经量的改变也有其特征性, 从临床角度有提示价值, 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741名健康体检者(男1193名、女548名)进行分析,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患者.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血胱抑素C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彩色超声扫描等.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体检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用f检验分析两组血清胱抑素C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组的血清胱抑素C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r =0.21,P <0.05),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增高并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尚不确定,作为其预测指标尚有待队列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