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A细胞,在培养基加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SHP),并同时分别加入大中小三个剂量的GSH(25mmol/l,5mmol/l,1mmol/l),以正常血浆(NHP)及培养基为对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间点检测细胞内GSH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慢重肝血浆使细胞内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②GSH可以提高慢重肝血浆细胞内GSH含量,补充内源性GSH的损耗,降低细胞内MDA含量。③随剂量的增加,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GSH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获得重组HBx蛋白,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x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HBVX基因构建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HBx蛋白,用该重组蛋白建立检测抗-HBx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该ELISA分别检测正常人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中的抗-HBx抗体。结果 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HBx融合蛋白;ELISA检测表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抗-HBx抗体的水平均高于急性肝炎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这三组之间,慢性肝炎组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抗-HBx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患者血清中抗-HBX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抗体,是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乙型肝炎肝炎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黄葵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Ⅳ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10 μg,1次/d静脉滴注,总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每次5粒,3次/d,疗程为8周.在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尿蛋白.结果两药联用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前列地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葵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肝脏合成的促抗凝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肝外组织合成的凝血相关蛋白等成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探讨肝脏疾病凝血与出血之间的平衡关系,寻找肝病初期的敏感指标. 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患者、健康者资料,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正常对照组.用真空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7ml,真空管内含109 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其与血液的比例为1∶9.取血后1h内3000 ×g离心15min,分装冻存于-70℃.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检测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用凝固法检测;蛋白质C、AT-Ⅲ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浓度检测用免疫比浊法;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组织因子(TF)含量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数据均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之间用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的多重比较及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10例;肝衰竭组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10例.除凝血因子Ⅷ外,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凝血因子、抗凝蛋白活性均降低;凝血象延长,FDP,D-D含量升高,TFPI、TM、vWF及TF检测值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开始升高,至肝衰竭组明显升高.TFPI∶Ag检测值(慢性乙型肝炎组:239.3±206.4;肝硬化组:315.0±258.6;肝衰竭组:319.5±298.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4.0±87.1;F=5.453,P< 0.05);vWF∶Ag检测值(慢性乙型肝炎组:70.3±29.5;肝硬化组:105.5±57.9;肝衰竭组:179.3±61.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9±7.2 ;F=20.104,P< 0.05);TF检测值(慢性乙型肝炎组:86.0±85.7;肝硬化组:234.2±202.9;肝衰竭组:344.7±21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9±8.1;F=8.619,P<0.05);FⅧ∶C检测值(慢性乙型肝炎组:157.2±53.4;肝硬化组:206.9±86.9;肝衰竭组:335.7±117.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5.5±46.2;F=13.418,P<0.05).结论 肝脏疾病随着病情发展,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促抗凝成分伴发平行减少、纤溶活性增强、肝外合成凝血相关蛋白TFPI、TM、vWF及TF释放入血增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凝血与抗凝平衡失调,可能与以上原因有关.TFPI、TM、vWF及TF在肝病轻度阶段即发生明显变化,可作为早期监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和CD6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HBV-ACLF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8例、健康对照15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与CD6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的表达率低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衰竭早、中、晚期病情进展,CD163的表达率逐渐降低(F=10.921,P=0.000),死亡组CD163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HBV-ACLF组CD69的表达率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衰竭早、中、晚期病情进展,CD69的表达率逐渐增高(F=11.504,P=0.000),死亡组CD69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D163和CD69评估HBV-ACLF患者3个月内死亡情况所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6、0.73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和CD69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5-HT及其受体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在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肝大部分切除术后24、36、48和72h处死,对照组行假手术。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5-HT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HT2A、2B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肝大部切除术后大鼠肝脏重量逐渐增加,PCNA和Ki67表达于术后24和36h达高峰;在肝切除术后各个时间点5-HT2A、2B受体在肝脏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以术后36h最高;术后36h空肠嗜铬细胞5-HT含量高于24h,且都高于正常大鼠。结论肝脏再生过程中5-HT合成及其受体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与肝脏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37.
冯霞  张伟帅  陈煜  闫惠平  段钟平  李珊珊  丁美 《肝脏》2012,17(5):307-310
目的 通过观察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探索内毒素血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外周血10 mL,分离血浆和PBMC.采用鲎实验检测血浆中LPS的浓度.同时常规体外培养PBMC,分为LPS刺激组和LPS未刺激组两组,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Luminex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6的浓度.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LSD法.结果 1.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为(2 729±778) pg/mL、IFN-γ为(33.97±14.33) pg/mL及IL-6为(30415±8 132) pg/mL,健康人组分别为(350±190)、(5.53±4.86)和(4532±538),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504±226)、(0.58±0.59)和(15 587±2 983),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组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LPS平均值为(31.16±20.15) 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LPS刺激组PBMC培养24h后,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组.PBMC分泌的TNF-α和IL-6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5和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而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内毒血症,PBMC处于活化状态.长期内毒血症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内毒素耐受状态,加重患者免疫状态的紊乱,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并评估患者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猪急性肝衰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α、白介素-1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6只雌性中国实验小型猪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急性肝衰竭组(6只)和药物治疗组(8只);急性肝衰竭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应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滴注制备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药物治疗组给予NAC治疗.急性肝衰竭组同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测定3组动物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水平。结果急性肝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升高,PTA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和急性肝衰竭组ALT水平12h(89.5±23.5)U/L和(77.2±18.5)U/L,P〈0.05;24h分别为(242.6±30.5)U/L和(211.1±34.0)U/L,P〈0.05。TBil水平12h分别为(13.1±2.5)μmol/L和(7.8±1.5)μmol/L,P〈0.05;48h分别为(86.2±10.5)μmol/L和(79.7±10.7)μmol/L,P〈0.05。药物治疗组和急性肝衰竭组相比,TNF-α水平24h分别为(19.3±4.2)pg/ml和(24.0±5.3)pg/ml;48h分别为(26.1±3.8)pg/ml和(29.2±8.7)pg/ml、IL-1β24h分别为(15.2±3.4)pg/ml和(18.5±3.6)pg/ml;48h分别为(20.1±5.2)pg/ml和(24.3±6.3)pg/ml,水平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改善猪急性肝衰竭肝脏功能,可减少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的快速发展.稳定机体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口腔舌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角蛋白谱的特点。方法:舌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正常舌体组织活检标本,提取角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杂交方法对比研究舌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正常舌体组织中角蛋白谱的表达。结果:舌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出现了单层上皮角蛋白如CK18、19。结论:舌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变异性表达的CK18、19和CK10的不表达,是舌癌发生演变过程的结果,舌癌角蛋白谱的变化与肿瘤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研究肿瘤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motorcomplex,MMC)的影响.方法 选用纯种无特定病原体SD大鼠24只,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肝损伤组.正常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后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EL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后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EL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结果 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相比较,注射NT-3后大鼠胃窦MMC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Ⅰ相、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577.44±248.60)svs(343.58±227.30)s,(80.94±21.15)svs(24.76±7.41)s,(405.69±131.34)svs(191.67±128.15)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83.94±488.50)svs(1519.00±831.14)s,P<0.051;大鼠十二指肠MMC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Ⅰ相、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557.63±335.14)svs(309.46±220.22)s,(75.91±15.75)svs(31.15±13.67)s.(423.38±135.22)svs(209.77±123.83)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748.81±579.69)svs(1535.86±930.50)s,P<0.05];大鼠空肠MMC周期及MMCⅠ相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86.58±23.40)svs(31.41±16.09)s,(385.18±110.02)svs(220.59±159.30)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76.89±652.01)svs(1870.89±1010.35)s,P<0.05].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75±0.49)ng/mlvs(0.27±0.01)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3可增强急性肝损伤大鼠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