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9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维拉帕米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最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 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 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 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 mm×1 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 缺血前48~12 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 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02.
通过简要介绍医院学科评估体系及其创新之处,如评估指标完善、评估方式创新、评估主体的丰富等.结合学科评估结果,医院从学科建设关键要素人手,优化学科布局,即制定院科二级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术方向等;完善运行机制,包括学科奖惩机制、科研管理机制;培育学术梯队等,科学有效地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03.
中医学认为失眠主要是由"阴阳失交"引起的,而西医学认为睡眠与多种中枢神经递质相关。针刺申脉、照海既可调和阴阳,又可调节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此二穴相伍,治疗失眠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904.
【摘要】目的:对比MRI与超声研究育龄期女性卵巢形态、卵泡数目随月经周期变化的规律,比较两种方法对卵巢径线测量及卵泡计数的差异,为健康育龄期女性在月经不同期别的卵巢径线、体积、卵泡数目等提供参考值。方法:26例志愿者分别于月经期、卵泡期、围排卵期、黄体期行盆腔MRI扫描及超声检查。记录MRI与超声测量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最大及次大卵泡直径在不同月经周期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的双侧卵巢左右径(左侧P值=0.003,右侧P值=0.000)、前后径(左侧P值=0.000,右侧P值=0.000)、体积(左侧P值=0.000,右侧P值=0.000)、总卵泡数(左侧P值=0.003,右侧P值=0.000)及右卵巢长径(P=0.000)大于超声测量值,左卵巢长径测量值小于超声测量值(P=0.000)。MRI及超声均发现左、右最大卵泡、总最大卵泡直径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围排卵期最大卵泡直径最大,MRI测量值为月经期(0.90±0.28)cm,卵泡期(1.24±0.31)cm,围排卵期(1.71±0.54)cm,黄体期(1.20±0.66)cm;超声测量值为月经期(1.01±0.40)cm,卵泡期(1.26±0.46)cm,围排卵期(1.47±0.47)cm,黄体期(0.89±0.37)cm。两种检查方法均显示双侧卵巢体积在月经周期内变化不明显。结论:MRI测量的卵巢径线、体积大于超声测量结果,卵泡计数MRI显著多于超声,MRI与超声在卵巢及卵泡解剖结构定量测量中有显著差异。超声及MRI均可发现左、右侧最大卵泡直径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905.
目的: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功能的变化,探讨“通督启神”针法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益生菌组;C57BL/6小鼠为正常组。针刺组选取百会穴、印堂穴与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益生菌组予以益生菌灌胃。上述干预1次/d,共56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1),穿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比及路程比均显著降低(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显著改变(P<0.01)。针刺和益生菌治疗能够逆转上述变化(P<0.01或P<0.05)。结论:“通督启神”针法能够良性调节APP/PS1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提升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06.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疏肝化瘀汤+穴位按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比较。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为项目点,计划选择截至2022年7月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85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设为对照组(947例)和研究组(911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片、氯沙坦钾片),研究组接受疏肝化瘀汤+穴位按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与血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西药常规治疗,疏肝化瘀汤+穴位按摩联合治疗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07.
908.
目的:探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急诊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运动功能(采用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及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SES评分、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运动耐力及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9.
李杰宾  李松峰  贵玉  张敬  丁宁 《眼科》2023,(4):332-337
目的 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伴与不伴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的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2021年北京同仁医院92例CRAO患者。方法CRAO伴ICAS的35例患者为颈内动脉狭窄组(CRAO-ICAS),CRAO无合并ICAS的57例患者为非颈内动脉狭窄组(CRAO-NICAS)。对两组患者人口特征、症状、血管危险因素、合并内科疾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治疗后1周及1年视力改善情况及随访1年内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临床表现,视力改善情况,随访1年内血管事件。结果CRAO-ICAS组和CRAO-NICAS组患者眼别、视野缺损、眼压升高、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冠状动脉疾病史、合并糖尿病及心房颤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OR=5.765,P=0.003)、高脂血症(OR=3.638,P=0.028)及高血压病(OR=3.769,P=0.020)是CRAO-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CRAO-ICAS组患者发病前一过性黑朦(χ2=5.845,P=0.016...  相似文献   
910.
【摘要】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提高,剖宫产子宫瘢痕相关的并发症也得到重视,瘢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瘢痕的恢复不良密切相关。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瘢痕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瘢痕的评价集中于厚度和形态,评价时间主要集中于孕晚期,也有非妊娠状态下进行的评估,主要方法有经腹壁超声、经阴道超声、注入生理盐水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MRI等,也有研究尝试用MRI评价子宫瘢痕功能,但对于瘢痕的厚度、形态、功能尚未提出统一的标准。本文对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的影像学评估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