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9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0.5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35%的磷酸以及前处理剂对受龋影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密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用牙为拔除的患龋磨牙及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各23颗,将受龋影响牙本质(CAD)和正常牙本质(CFD)分别用EDTA和磷酸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在离体牙标本上分别制备柱状牙本质洞形,分别经EDTA和磷酸处理后,再各取半数使用前处理剂甲基丙烯酸甘油单酯(GM)处理,全部样本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常规充填,光镜测量其洞底粘接断面最大收缩间隙,并对收缩间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EDTA和磷酸均能清除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CAD表面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矿化结晶堵塞,EDTA不会使管周高钙化区脱钙;磷酸可使牙本质小管管周脱钙,使CFD牙本质小管呈喇叭口状开放,对CAD的矿化结晶体的影响不大。磷酸较EDTA处理牙本质的粘结断面出现的收缩间隙明显增加(P(0.05),GM前处理对于降低CF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收缩间隙有明显作用(P(0.05),而对CA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粘接无明显作用。结论EDTA处理牙本质可提高其与复合树脂之间的封闭性能。前处理剂GM可提高CFD与复合树脂之间的封闭性能,对CAD的作用不明显。对CAD适当的处理,亦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52.
钛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及理想的力学性能,且资源丰富价格较黄金等贵金属低,是良好的口腔修复材料.但口腔钛-瓷修复体的应用却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因为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对氧有极高的亲和力,在烤瓷熔附温度下,钛表面容易形成疏松多孔、附着较差的氧化膜,影响钛-瓷的结合强度.近年来关于如何改善钛-瓷结合强度的研究较多,本文就钛表面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转化为H/RS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重组SiRNA表达质粒LV-mCD99L2,体外转染内源性mCD99L2表达阳性的A20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LV质粒的细胞株并扩增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前后两组细胞鼠源CD30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转化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特点;细胞计数方法动态观测培养细胞干扰组A20-LV-mCD99L2和未经干扰组A20细胞的H/RS样细胞(直径≥25μm)转型率,以人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系L428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LV质粒的单克隆细胞株A20-LV-mCD99L2;免疫荧光标记显示转化细胞CD30( );流式细胞仪检测A20-LV-mCD99L2细胞CD30阳性率为54.4%;透射电镜观察转化后细胞核增大,可见单核、双核及多核,核仁明显的H/RS样细胞;干扰组H/RS样细胞的转型率明显高于未经干扰组(P<0.01)。两组处于S期的细胞无明显差异,两组细胞均未见凋亡峰。结论mCD99L2基因沉默可诱导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转化为H/RS样细胞。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内EB病毒感染诱导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he protein-1,LMP-1)的阳性率及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计数状况,分析其与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和CD68阳性TAM计数,并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72例HL组织标本中,LMP-1阳性率为18.1% (13/72),LMP-1阳性表达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更多(以CD68阳性TAM数目250/hpf为分界点,P=0.003);统计学分析显示混合细胞型HL中LMP-1阳性更为多见(P =0.000).在白蛋白水平<40 g/L及年龄≥45岁的患者中LMP-1阳性率更高(P <0.05);LMP-1表达状况和CD68阳性TAM计数与本组HL的近期疗效未见相关性;但在随访时间≥5年的HL患者中,LMP-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P=0.040),但CD68阳性TAM计数和HL患者的总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HL组织中LMP-1阳性情况下CD68阳性TAM计数高更为多见;LMP-1表达状态和HL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以及白蛋白水平均存在相关性,LMP-1阳性HL患者预后不良,提示LMP-1有可能成为HL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55.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已取得长足进展并产生广泛影响,但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教学与评价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增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在临床实践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将其切实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和评价中,置信专业活动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置信专业活动定义与应用基础、阐述了置信专业活动与胜任力和医学教育里程碑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CT对鉴别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肾旁前间隙内的10例十二指肠源性GIST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等情况,以及肿块与十二指肠的关系等,二者之间相互对比。结果 肾旁前间隙原发性EGIST组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组病例之间,患者的年龄、肿块的最大横径、肿块强化程度和特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清晰情况,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肾旁前间隙内肿块的CT特点,尤其是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邻近十二指肠分界情况,CT有助于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十二指肠GIS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各种胸腔积液和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长约30 cm硅胶引流管、引流瓶组成密闭的引流系统,对65例自发性气胸和76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包括外伤性血气胸或自发性液气胸37例、胸腔积液或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39例,共计141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结果: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4%;65例气胸除2例行切开闭式引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95%。结论: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引流瓶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8.
我国部分大型公立医院对新入职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轮岗培训。本文结合国内部分医院的管理实践,分析了现行的轮转培养方式特点及其局限性:培训规范性不够、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参考总结武汉市某公立医院实践经验:设计轮转制度及内容、整合院内外优质培训资源、规划职业生涯等,提出“能力导向型”青年管理人员轮转培养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D的分离及同时测定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及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1nm。结果:从制剂中分离并鉴定出丹酚酸D标准品。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分别在60.9~975.0、8.7~139.0、11.0~175.8、2.7~43.2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0.2%、98.3%,100.4%、102.5%、101.1%,101.4%、97.0%、102.1%,100.6%、99.2%、101.3%,RSD分别为0.94%、0.97%、2.78%、1.0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张蕴  丁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