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整合与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利益的整合对整个国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族际政治冲突控制在不致危及整个多民族国家生存的范围内,是所有多民族国家族际整合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以内,爱国主义无疑有着巨大的族际利益调适功能,这个调适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并应力求避免任何僵化的或倒退的方略。历史与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充分发育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结成一个具有一致利益的共同体,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所要做的是确保族际利益整合的公正性及建筑其上的政治合法性,追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自成立伊始就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非殖民化。本文以联合国有关人权和非殖民化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 ,论述联合国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同时对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机构及其工作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2月 2 5日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 ,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这就是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政治文…  相似文献   
14.
国族观念与现代国家的建构:基于近代中国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建立过程发生的政治讨论伴随着对旧制度的批判,而这种批判又总是试图建构一种相异于旧制度的权利观念,并进而为持有这些权利的政治主体提供理据和政治合法性。现代国家的建构理论深刻影响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宪政思想,期望通过"一国一族"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国族的建构以建构民族国家。这种浓郁的种族主义不仅引发了边疆少数民族对"五族共和"的疑虑,也为帝国主义借机策动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独立"提供了口实。是"五族共和"还是"五族一家",或许只是辛亥革命中的诸多问题之一,它引申出来的一个关键是世界的诸多思想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能否站得住脚却是需要慎重检验的。或许,效法西方似乎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摒弃历史遗产,但如何利用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经验来处理"自己的历史遗产"却显然是一个决定成败的重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特点,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与时俱进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本文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民族工作论述的基础上,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对国内外民族问题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阐发民族理论和指导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及其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原住民运动的兴起,与深耕于原住民地区的宗教势力关系密切,而肇始于民国时期的宗教管理思想和宗教管理制度,则形塑了台湾光复以来的政教关系。由于政与教所欲争夺的都是人,而对人心的争夺,其实就是应该、如何以及怎样进行"社会关怀"的问题。以台湾的族际政治过程观察,基督教与原住民的政治互动关系始终围绕着这种"社会关怀"展开,隐藏在背后的则是台湾基督教的世俗化与政治化的权衡。  相似文献   
18.
族际沟通与民族主义──族际政治的一种分析框架陈建樾在彻底改变社会主义苏联政治进程的诸多因素中,民族主义无疑是最具震撼力和最具破坏性的一个因素: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苏联境内170余个地区共发生2100多起与民族问题直接相关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卷入...  相似文献   
19.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05,1(5):37-48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8.61%的大陆高山族人口聚居在河南省邓州市。作为一个移民群体,邓州的高山族在近三百年的落籍垦邓期间经历了一个“闽营化”、“邓州化”乃至“大陆化”的多重本地化过程。这样一个深具涵化意义的历史过程使得邓州高山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日渐迷失民族的文化表征。它在1983年以来的族群性重建,又验证了一个弱势移民群体经由想像、认同而得以重新构建的图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早期民族政策,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苏联的建国经验,列宁为共产国际制定了指导各国共产党建立联邦制国家的任务,共产国际的指导使得建党初期的中共民族政策有着深刻的苏俄印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建党以及革命初期,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在共产国际对中共民族政策的指导过程中,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相关政策的规划和制定、执行过程中也有多次中国化的努力与尝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持续的累积和累进过程,经由上述所有这些思考和探索,毛泽东深切认识到“革命是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理论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为延安时代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提供了基础和铺垫。本文基于共产国际和党的历史文献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