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8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筛选高效栗药种植模式,构建板栗-覆盆子、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板栗-白芨4种栗药种植模式,并进行板栗产量与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栗药模式单株板栗及栗仁产量分别比板栗纯林显著提高10%~40%与24.31%~71.10%。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模式单栗质量比板栗纯林分别显著提高19.24%、10.79%,但板栗-覆盆子模式单栗质量只相当于板栗纯林的86.10%。去除栗壳影响,各栗药模式单栗仁质量增幅加大,其中板栗-三叶青模式单栗仁显著提高42.91%。栗仁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也显著提升,栗仁磷、钾含量分别提高34.78%~81.62%、64.37%~82.30%;栗仁钙、镁元素含量分别提高135.64%~238.14%、36.54%~54.45%。而营养成分指标存在较大分化,栗仁可溶性总糖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反而显著低于板栗纯林,板栗-三叶青模式中栗仁淀粉含量比纯林提高3.51%。依据品质性状模糊分析,板栗-三叶青栗仁综合品质最佳,板栗-铁皮石斛模式栗仁综合品质反而低于板栗纯林。表明板栗-三叶青种植模式中板栗产量与品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2.
为探索柿树育苗技术,筛选其适宜的育苗栽培基质,以黄心土、菌渣、农糠、泥炭、蛭石等为试验材料,配制成10种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进行育苗试验,就不同基质配方对柿砧木实生容器苗生长、根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等指标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基质中添加农糠、菌渣、蛭石等成分有利于提高柿子容器苗的各项生长指标。蛭石:珍珠岩:农糠:有机肥:黄心土体积比1:1:4:4:5的配方效果最佳,可以显著促进柿子砧木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柿果在关键生长期去袋1周内内外品质的变化情况,采用外黄内黑双层纸和白色复合纸单层袋于6月25日对富有柿果进行套袋,于10月16日进行去袋,以不去袋为对照,每处理分别在10月17日、10月18日、10月19日、10月21日、10月23日等5个时期进行采摘。结果表明,柿果在关键生长时期去袋后,果实质量、色泽、类胡萝卜素及Vc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果实残次果发生率有一定增加,以双层袋处理较为明显。故建议果农在套袋处理上,选择白色单层袋,且带袋采收。  相似文献   
74.
中国板栗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90个板栗地方品种叶片表型、坚果表型及品质12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板栗12个农艺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广泛变异;(2)叶片表型性状、坚果表型性状及坚果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4.4%和6.8%,表明坚果表型性状遗传稳定性高于叶片表型及坚果品质性状;(3)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23.42%,远远小于群体内变异(76.58%),群体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利用群体间最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群体分为4大类,反映不同地理群体板栗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5.
柿子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柿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园艺界将柿的品种一般分为4个类群。柿子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树种。为了促进柿子产业的发展,特别介绍了柿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应用前景,并对柿子的贮藏保鲜技术作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76.
柿果生理性病害顶腐病发病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山西、陕西、云南不同树龄的涩柿品种‘恭城水柿’、甜柿品种‘阳丰’和‘次郎’为材料,调查柿果顶腐病发生时期、病害症状及落果时间,柿果顶腐病与果园立地、树龄、树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柿果顶腐病发生在柿果膨大、转色期;发病部位在果实中上部;‘恭城水柿’和‘阳丰’柿果的病害始发部位是顶部果皮或少许皮下果肉,由外而内发病,而‘次郎’是内部果肉先发病,病害由内而外扩展。‘恭城水柿’、‘次郎’病果软化速度较快,‘阳丰’软化较慢,病果集中落果时间分别为症状初现后的15、20、35 d左右;树势弱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平地柿园较山地柿园发病重;‘次郎’、‘阳丰’病果率和树体结果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95;‘阳丰’、‘次郎’病果比一般健果大,树冠上层发病较下层重,外侧发病较内部重。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柿果顶腐病病因及制定防治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鲁山县柿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是我国柿子重点产区,全省鲜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位于河南省中部、  相似文献   
78.
“富有”柿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种的甜柿优良品种之一,在嫁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砧木类型是繁殖成功的关键。1987~1991年,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选用了柿属7个种12个类型作砧木,进行了“富有”柿嫁接试验,从不同砧苗的出苗率、生长量,以及不同砧木类型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量和亲和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了浙江柿和野柿6号为嫁接“富有”柿的两个优良砧木类型。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农家柿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为高营养型优良柿品种的选育及品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72份浙江省农家柿资源为研究对象,对13个柿果实营养指标值进行变异分析、指标值分布频率分析和Kolmogorv-Smimov(K-S)检验、概率分级及相关分析等。【结果】浙江省172份农家柿果实的含水量为62.22~85.63g/hg,平均为78.96g/hg,主要分布在75.00~85.00g/h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07~29.06g/hg,平均为17.26g/hg,主要分布在14.00~20.00g/hg;可溶性糖含量为7.73~16.83g/hg,平均为11.60g/hg,主要分布在9.00~14.50g/hg;淀粉含量为0.03~4.21g/hg,平均为1.12g/hg,主要分布在0.03~2.00g/hg;粗纤维含量为0.32~1.76g/hg,平均为0.80g/hg,主要分布在0.25~1.50g/hg;粗蛋白含量为0.12~2.04g/hg,平均为0.48g/hg,主要分布在0.25~0.60g/hg;维生素C含量为0.92~51.45mg/hg,平均为17.25mg/hg,主要分布在3.30~20.00mg/hg;β-胡萝卜素含量为18.40~1 350.90μg/hg,平均为238.44μg/hg,主要分布在18.40~400.00μg/h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3.90~114.70μg/g,平均为30.82μg/g,主要分布在6.70~33.40μg/g;磷含量为4.92~50.95mg/hg,平均为20.70mg/hg,主要分布在13.00~27.00mg/hg;钙含量为2.61~22.64mg/hg,平均为7.72mg/hg,主要分布在4.00~12.00mg/hg;钾含量为88.26~420.22mg/hg,平均为176.74 mg/hg,主要分布在100.00~225.00 mg/hg。13个营养指标的变异系数为5.16%~86.57%,变异系数最低者为含水量,最高者为可溶性单宁;Shannon-Winer多样性指数为1.64~2.07,最低者为粗蛋白,最高者为可溶性糖。K-S检验显示,粗蛋白含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粗纤维、维生素C和P、K、Ca完全符合正态分布,含水量、淀粉、单宁、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5个指标为偏态分布。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表明,含水量的3级分界值为73.7和84.2g/hg,可溶性糖含量的3级分界值为9.2和14.0g/hg,可溶性固形物的3级分界值为13.6和21.0g/hg,淀粉的3级分界值为0.1和2.1g/hg,粗纤维的3级分界值为0.5和1.2g/hg。相关性分析显示,除含水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外,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浙江省农家柿资源营养成分变异丰富,各营养成分含量呈现多样性,具有选育优良品种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和黄土、荒漠、冻土等并称为中国西部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是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我国石漠化分布广,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危害的分析,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分别不同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进行分类治理,为改善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