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 alba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鄄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生长季节,杂交新美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 : 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8 molm-2s-1。②在控制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温度的条件下,光饱和点(PLS)为1 847.6 molm-2s-1,光补偿点(PLC)为58.1 molm-2s-1。杂交新美柳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表明它是一种阳性植物。③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Farquhar模型对杂交新美柳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响应进行拟合,当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小于400 molmol-1时,可算得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91.6 molm-2s-1,二氧化碳补偿点(Г *)为46.5 molmol-1,呼吸速率(Rd)为4.9 molm-2s-1;升高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使杂交新美柳的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二氧化碳饱和点(PCS)大约在1 000 molmol-1,同时可算得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256.0 molm-2s-1;当二氧化碳过饱和(>1 000 molmol-1)时,可算得其磷酸丙糖利用速率(UTP)为19.7 molm-2s-1。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62.
南方红豆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方法]以当年采收的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形态指标、生活力及发芽力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结果]种子呈坚果状,紫褐色,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呈椭圆形。种子长为3.78~5.84mm,直径为3.84~5.86min,平均含水量为8.5%,千粒重为65.048g。种子由种皮、种胚和胚乳构成,种皮重量占完整种子重量的51.83%。新鲜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胚长约1.3~1.9mm。有生活力种子的比例为77%,无生活力和空粒种子的比例分别为21%和2%。层积8个月后,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1.8%;流水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次之,为61.5%;自然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f结论]南方红豆彩种子具有一定的侏眠特性.赤垂素浸泡时箕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对选定的10株不同基因型的优良单株,通过扦插实验研究其生根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单株间生根率差异显著,S6生根率最高,达68.9%;S5最低,只有4.5%。各生根性状间相关关系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可以综合概括各生根性状。S1、S4、S63株单株在综合生根性状和生根因子中排列都靠前,因此这3株单株是优良母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4.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土壤表层(0—10 cm)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植被恢复初期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在土壤表层(0—10 cm)中要强于中下层(10—40 cm);土壤表层(0—10 cm)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三种水解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 < 0.01)。表明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和土壤养分的改善相互促进,土壤酶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沙地表层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多糖的转化和有机磷的转化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5.
亚美马褂木(Liriodendron sion-americanum)是一种通过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杂交培育获得的优良阔叶工业树种与园林绿化树种。相比于亲本,亚美马褂木具有生长更快、适应性更广、材性更优等特点。由于亚美马褂木和其亲本木材在外观上相似度较高,因此木材交易中常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破坏了市场秩序。为解决亚美马褂木木材鉴别问题,降低木材鉴别误差,本试验基于近红外高光谱(NIR-HSI)技术,建立亚美马褂木和其亲本的木材快速无损鉴别方法。使用近红外高光谱仪采集了亚美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和中国马褂木木材样品的光谱信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2种判别模型,比较了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SG平滑(S-G smoothin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归一化数据(Normalize)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5种预处理方法对建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亚美马褂木与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积累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培育高抗性优良枸杞品种以及经济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顶气室(OTC)模拟控制系统,对3个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10号’)分别进行CO2浓度(e CO2)和温度(e T)升高处理。在果实发育的幼果期(YF,处理60天)、青果期(GF,处理70天)、转色期(CF,处理80天)和红果期(RF,处理90天)采集果实,测定其形态特征和营养组分含量。【结果】1)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纵、横径及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纵径和转色期横径显著增加,‘宁杞10号’幼果期横径和转色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在温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果实转色期和红果期纵径以及红果期单果质量显著增加,‘宁杞7号’青果期和转色期纵径、转色期和红果期横径和单果质量也显著增加,‘宁杞10号’单果质量显著增加(P<0.05)。2...  相似文献   
67.
毛毡杜鹃离体培养及种质试管保存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毛毡杜鹃离体培养及种质试管保存的适宜体系。【方法】以毛毡杜鹃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种质试管保存培养基。【结果】毛毡杜鹃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ZT 3.00 mg/L+IAA 0.03 mg/L,分化率达100%;生根培养基为:MS(改良)+IAA0.10 mg/L+IBA0.10 mg/L+NAA0.05 mg/L+KT 0.10 mg/L,生根率达97%以上;试管保存培养基为:1/10 MS+B93.50 mg/L+根皮苷2.60 mg/L,保存时间可达38个月以上。以再生植株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0 d培养周期内,每段增殖倍数平均达6倍以上。在常温条件下,采取"低营养矮化延缓生长"的方法在试管内保存毛毡杜鹃种质,成功地建立了毛毡杜鹃的离体培养和种质试管保存体系。【结论】所建立的离体培养体系及种质试管保存体系可以满足毛毡杜鹃离体繁殖和种质保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
以杂交鹅掌楸不同时期的插穗为研究材料,对其韧皮部中的物质采用水浸提和80%甲醇浸提,进行白菜籽发芽测定,结果表明插穗韧皮部中含有抑制白菜籽发芽及生长的物质,对白菜籽发芽率、平均茎生长、平均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并且不同类型浸提液和不同时期的浸提液抑制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9.
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安市乡土树种进行调查.按照果树林、食用原材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用材林、风景林6个类型分类,整理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淮安市乡土树种树种名录,共计49种,分属23科41个属.在此基础上对其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提出转变观念、合理开发乡土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以1年生金钱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淹水胁迫对金钱松生长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淹水胁迫后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明显,根冠比增大.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淹水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总含量、SOD和P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均与淹水处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淹水处理的受胁迫程度W3>W1>W2,表现出较强的抗淹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